《臨症驗舌法》

清 楊雲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驗舌分虛實法

經雲∶“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又云∶“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竊謂虛實兩字,是攪病機之領;補瀉兩字,是提治法之綱。蓋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虛一實,醫之治病;不過一補一瀉。如虛實稍有疑心,則補瀉無從下手。其參症切脈以審虛實,固臨症第一要着也,乃有症似實而脈則虛,脈似實而症則虛者。如舍脈從症,既難信以爲真,而舍從脈,又惟恐其是假,則且奈之何哉。不知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病之現於舌也,其形與色亦然。(故凡病屬實者,其舌必堅斂而兼蒼老;病屬虛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嬌嫩。如此分別,則爲虛爲實、是假是真,雖未參症切脈,而一目先了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