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麻科》

清 沈望橋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音啞(二十二)

心者,聲音之主;丹田者,聲音之府;喉者,聲音之門也。被熱毒煎熬,熱甚生痰,津液膠錮,痰毒填實,肺竅有礙氣道,其毒不能盡行於肌表,故音啞。然熱毒既已不行,以致肺竅填實,雖有根有主,聲音亦不能發越也。且肺金以空而鳴,不空則不鳴,宜用力子(二錢)、桔梗(一錢)、花粉(二錢)、甘草(一錢)、菖蒲(八分)、黃芩(八錢)、麥冬(二錢)、知母(二錢)、鉤丁(二錢)、川貝(一錢)、天麻(二錢)、前胡(二錢)、芍藥(二錢),以清其火,順其痰,則肺開而聲音出矣。如久瀉後音啞汗出者,元氣脫也,不治痰,疹始中聲啞者,以人事安靜,飲食如常者佳。若起發之時,即音啞失聲音,切牙者,寒戰者,煩躁昏迷者,乾嘔水嗆鎖喉者,痰壅喘急者,泄瀉不止者,腹脹悶亂者,皆兇。未出聲變者,表鬱病也。已出聲變者,膈熱病也。出後而聲不出者,表膈兼病也。又咳嗽出聲者,不在此例,此時亦用北沙蔘清肺,肺斂則聲開,惟疹回一月外,方可用訶子阿膠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