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女科集要》

近代 彭遜之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血瘀隨枯第九

血瘀成瘕,旋即經閉,因而枯涸,此乃血將枯而先瘀,非以瘀而枯也。但問經水未斷之前,所下無若秫米綠豆大瘀塊者,即以純虛論,何也。瘀塊皆小於綠豆,下之時極痛,此乃脈隧之瘀,結於血管,以妨新血之生,最爲大害,雖其人極虛,亦宜亟破之。今無是證,雖曾有瘀塊,現有瘕,皆置勿論,但補其枯,血液既生,瘀者自化,即不然,緩以治之,弗爲害也。若先攻之,於人無益,虛者反加損矣。故治之但以歸脾湯,如鹿茸阿膠麥冬,如“調經門”中經水兩月一至第六條法。倘肝鬱而逆者,參服逍遙散,去白朮柴胡,加貝母竹茹石決明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