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割法

中醫眼科手術方法 外治法 中醫治法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ōu gē fǎ

2 英文參考

hook-cutting therap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鉤割法(hook-cutting therapy)爲眼科手術方法[1]。見《外臺祕要》卷二十一。是指將生於眼瞼內面、白睛等處的胬肉鉤起後再割去的手術療法[2]。包括鉤與割兩個步驟,“鉤者,鉤起之謂;割,割去也”(《證治準繩·雜病》)[2]

鉤割法已被現代有關翼狀胬肉單純切除或切除後結膜轉移修補術等術式取代。

4 鉤割法的適用病證

鉤割法常用於鉤割攀睛胬肉或眼部贅生物等[2]

5 鉤割法注意事項

鉤割時必須避免損傷正常組織,尤其不能損傷黑睛。清晨空腹及過勞時不宜手術,以防暈倒。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6.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有鉤割法作用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