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閉合性損傷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fù bù bì hé xìng sǔn shāng

2 註解

腹部閉合性損傷常見於生產、交通和生活事故中。病人的預後決定於有無內臟損傷,常伴有其他部位傷,如腦外傷、胸外傷骨折等,掩蓋了病史和體徵,而使其診斷不易明確;又因某些表現輕微的損傷,也可能有腹內臟損傷。因此,對腹部閉合性損傷,必須密切觀察,反複檢查,妥善處理,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3 臨牀表現

1.持續性腹痛噁心嘔吐常爲腹內臟器傷的一般表現。

2.腹膜刺激徵、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減弱或消失是腹內臟器傷的重要體徵,體徵最明顯處,常爲損傷所在。

3.實質性臟器損傷,主要是內出血的表現,如皮膚粘膜蒼白、脈搏增快、血壓下降等,並可伴有腹膜刺激徵。

4.空腔臟器破裂,主要爲腹膜炎的表現,有強烈的腹膜刺激徵。

4 診斷依據

1.腹部有直接或間接暴力傷史。

2.常有明顯的腹痛,伴有噁心嘔吐。可出現休克症狀

3.腹部可有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可有移動性濁音,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4.X線檢查,膈下可有遊離氣體

5.診斷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獲得陽性結果。

6.B型超聲波、CT、或MR檢查,對實質性臟器傷可確診。

7.腹腔動脈造影,腹腔內出血陽性結果。

8.剖腹探查明確診斷。

5 治療原則

1.防治休克

2.抗生素治療。

3.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4.腹腔內臟損傷診斷明確或有探查指徵。應儘快剖腹探查。根據各臟器傷情,採用適當術式,作確定性處理。

5.注意清洗腹腔,並根據情況放置引流。

6.術後營養維持及對症治療

6 用藥原則

1.腹部閉合性損傷並有腹腔內臟器傷,以手術治療爲主,並應用各種藥物輔助治療,其中主要是液體和抗生素治療。

2.術前必須給予補液,必要時輸血,防治休克及水電解質、酸鹼紊亂,以提高手術耐受性

3.術後禁食、胃腸減壓期間,也需經靜脈輸入液體、電解質葡萄糖維生素等。一般需2-3天,腹膜炎嚴重者需4-5天,以維持熱量和水電解質平衡

4.病情重,術後不能進食及發生併發症的病人,需要積極給予營養支持,此類病人有必要給予用藥框限“B”中之營養藥物。

5.術前、術中和術後均需應用抗生素,特別是腹腔臟器破裂腹腔炎時,更需聯合應用,術前和術中可先給予用藥框限“A”中的抗生素藥物

6.術後繼續抗生素治療,定期檢查血尿常規,直到體溫、血象恢復正常後2-3天爲止。若術後3-4天,體溫不是逐漸下降而是逐漸上升,應查明原因並作相應處理,不能盲目應用抗生素

7.根據剖腹探查情況及腹腔污染程度,術後滲液、引流液細菌培養及藥敏效果,對術後應用用藥框限“A”之抗生素效果不佳,特別是術後發生併發症者,可從用藥框限“B”、“C”中選擇更爲有效的抗生素

7 輔助檢查

1.一般腹部閉合性損傷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爲主,多可確診;

2.檢查框限“B”,對腹部損傷的診斷很有幫助,爲進 一步明確診斷和推斷哪類臟器受傷時可以採用;

3.檢查框限“C”,僅適用於病情相對穩定而診斷有疑難的病人,以協助診斷實質性臟器損傷血管損傷或內出血

8 療效評價

1.治癒:經手術治療後,症狀體徵消失,傷口癒合,無併發症。

2.好轉:經手術後,一般情況好轉,傷口感染竇道形成。

3.未愈:遺留有暫時性空腔臟器瘻等,需二期手術處理。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