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針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fēi zhēn

2 英文參考

abscess need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飛針砭鐮法[1]砭鐮法瘡瘍開口法之一,是一種瀉血療法[2]。見《瘍醫準繩》卷一。又名砭法飛針[2]。古有外科“砭之以石”之說,包括排膿及截法二方面[2]

①《黃帝內經靈樞·玉版》:“已成膿血者,其惟砭石鈹鋒之可取也。”即用瓷片之尖鋒,或刀鋒在瘡瘍患處,淺淺刺破,使內熱毒及膿血得以外解,以達消腫止痛之目的[2]

②若爲丹毒,可用瓷片淺刺患處,放出惡血;紅線療(急性淋巴管炎)時,可沿紅線消毒後,多用三棱針先挑斷紅線近心端,然後沿紅線每隔1寸挑斷之,並用拇指和食指輕捏針孔周圍皮膚,微令出血,使毒邪不再擴散[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1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