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松崗哇

人物百科 唐代 中醫學家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ōng sōng gǎng wa

2 註解

東松崗哇爲唐代著名醫學[1]。其漢名難以查考[1]。約生活於公元8世紀[1]。藏王赤松德贊執政(754~797)時期,應聘入藏[1]。據載,赤松德贊曾給予王室侍醫職銜[1]。後因赤松德贊患病,再次應邀入藏,並很快治癒赤松德讚的病[1]。藏王爲表彰其醫術,賜名“塔西·東松崗哇,”意即“四方三界中最好的醫者”[1]。並賜給山南地區的雄、堆兩座莊園[1]。此後即定居西藏傳授醫術[1]。其弟子遍及全藏。著名藏醫學宇陀寧瑪·元丹貢布是其弟子之一[1]。曾與僧能和敬虛合作編寫《雜病治療》、《艾灸明燈》、《配方玉珠》等(見《紫色王室保健經函》)[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