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708~医术高明,在诊断学上,除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检查外,尤其重视运用脉诊和尿诊。在诊脉时,从脉象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在广泛收集民间医学资料,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汉族、印度及其他医学的精华,在公元8世纪末,主持编著著名的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
-
东松岗哇
东松岗哇为唐代著名医学家。约生活于公元8世纪。据载,赤松德赞曾给予王室侍医职衔。后因赤松德赞患病,再次应邀入藏,并很快治愈赤松德赞的病。藏王为表彰其医术,赐名“塔西·东松岗哇,”意即“四方三界中最好的医者”。曾与僧能和敬虚合作编写《杂病治疗》、《艾灸明灯》、《配方玉珠》等(见《紫色王室保健经函》)。
-
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为藏医学著作。宇陀宁玛·元丹贡布主持编著。第二部为“论说医典”,共31章,介绍了人体胚胎发育、生理、病因、日常行为、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药物配伍、外科器械及治疗原则。其内容之丰富,涉猎之广泛,综观其内容,明显可见吸收了印度医学及汉族医学(即中医)的内容。
-
宇陀·元丹贡布
宇陀·元丹贡布(708-833年)唐代藏医学家。他曾研读其前代存留下来的医著《医学大典》、《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及天竺的古印度吠陀医著。其书涉及藏医学之理论基础、诊断、胚胎、解剖、临床各科、治疗原则、方药、养生等等内容,是一部奠基性的藏医学著作,其影响所及,至今仍然是学习藏医的必读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