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DNA聚合酶Ⅰ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à cháng gǎn jūn DNAjù hé méi Ⅰ

2 英文參考

E.Coli DNA polymerase

3 註解

大腸桿菌DNA聚合酶(E.Coli DNA polymerase)主要有3種作用:①5’→3’的聚合作用。但不是複製染色體而是修補DNA,填補DNA上的空隙或是切除RNA引物後留下的空隙。②3’→5’的外切酶活性。消除在聚合作用中摻入的錯誤核苷酸。③5’→3’外切酶活性。切除受損傷的DNA。它在切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中應用。

大腸桿菌DNA聚合酶Ⅰ的Klenow片段是完整的DNA聚合酶Ⅰ的一個片段,只有在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失去了5’→3外切酶活性。它可用於填補DNA單鏈末端成爲雙鏈。如果供給32P標記的三磷酸核苷酸,則可使DNA帶上同位素標記。當用交錯切割的限制酶切成帶有單鏈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要用被切成平頭末端的DNA片段連接時,可以先用Klenow片段使粘性末端的單鏈補齊成爲平頭,然後在DNA連接酶作用下把兩個DNA片段連接起來。

另外還有大腸桿菌DNA聚合酶Ⅱ和大腸桿菌DNA聚合酶Ⅲ。前者不能利用單鏈DNA或poly(dA-dT)爲模板。需有鎂離子和dNTP時才能表現出酶活性,無自發合成DNA的作用。後者沒有5’→3外切酶活性,也不能用單鏈DNA作爲模板。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