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链DNA
大部分DNA以双螺旋结构存在,但一经热或碱处理就会变为单链状态。单链DNA就是指以这种状态存在的DNA。单链DNA在分子流体力学性质、吸收光谱、碱基反应性质等方面都和双链DNA不同。某些噬菌体粒子内含有单链环状的DNA,这样的噬菌体DNA在细胞内增殖时则形成双链DNA。
-
ΦX174
概述: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由环状单链+DNA和一个蛋白质衣壳构成的小20面体病毒,属于微小噬菌体科微小噬菌体属。ΦX174基因组小,成熟噬菌体结构简单,是研究DNA复制、基因表达、DNA-蛋白质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形态建成的很好系统。蛋白C端的疏水区在所有微小噬菌体中都保守,它可能参与DNA的包装。
-
肠杆菌噬菌体ΦX174
概述: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由环状单链+DNA和一个蛋白质衣壳构成的小20面体病毒,属于微小噬菌体科微小噬菌体属。ΦX174基因组小,成熟噬菌体结构简单,是研究DNA复制、基因表达、DNA-蛋白质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形态建成的很好系统。蛋白C端的疏水区在所有微小噬菌体中都保守,它可能参与DNA的包装。
-
双生病毒科
双生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媒介昆虫完成,玉米线条病毒属和曲顶病毒属成员主要由叶蝉传播,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成员主要由粉虱传播。双链病毒各ORF编码蛋白功能了解甚少,目前已知双组分病毒基因组DNAA的V1ORF和和单组分基因组的V2ORF分别编码衣壳蛋白,并且由衣壳蛋白决定昆虫媒介的特异性。
-
细小病毒科
在部分病毒中也可检测到其它小阅读框。病毒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并可能需要宿主细胞通过它的S期,这说明宿主和病毒的复制关系密切,病毒复制可能涉及宿主的DNA复制酶,病毒基因组进入双链DNA需要前面的mRNA转录发生DNA合成由自体引物机制和存在的回文序列进行。一些mRNA的切割使蛋白产物的选择形式产生。
-
丝杆状病毒科
丝杆状病毒科病毒基因组复制时,亲代单链DNA转变成双链DNA复制形式(replicativeform,RF),RF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单链DNA,病毒粒子通过从宿主细胞膜上挤压释放,释放时没有细胞裂解。因为其它长丝杆病毒和短丝杆病毒的双链RF形式已在细胞内检测到,它们的复制方式推断与含特异纤毛的大肠杆菌噬菌体相似。
-
N4样噬菌体属
中文名称:N4样噬菌体属英文名称:N4-likeviruses分类类型:属分类:有尾噬菌体目短尾噬菌体科N4样噬菌体属N4样噬菌体属成员:大肠杆菌噬菌体N4(EscherichiacolibacteriophageN4)N4样噬菌体属基本特性:N4样噬菌体属病毒粒子头等轴对称,直径约70nm,尾短,长度10nm,头尾连接处有一些短丝。
-
短浓核症病毒属
病毒粒子分成正链与负链两群,大部分(85%)的病毒粒子含负极性的单链DNA;编码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的ORF均位于同一链上,在7mu与60mu处都有mRNA启动子,在互补链上有一未知功能的小ORF,在基因组3'末端有一个146个碱基的回文序列,而在5'末端则有一个不同的164个碱基回文序列,两个末端序列均能折叠成T形结构。
-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E.ColiDNApolymerase)主要有3种作用:①5’→3’的聚合作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的Klenow片段是完整的DNA聚合酶Ⅰ的一个片段,只有在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失去了5’→3外切酶活性。如果供给32P标记的三磷酸核苷酸,则可使DNA带上同位素标记。
-
工具酶
工具酶是基因重组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限制性内切酶有Ⅰ型和Ⅱ型限制性DNA内切酶之分,Ⅱ型能严格识别核酸序列,并在识别区内特定的核苷酸处切开DNA双链。DNA连接酶可连接平端,也连接粘端。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除RNA病毒中发现外,发现大肠埃希菌DNA聚合酶Ⅰ和TaqDNA聚合酶都有逆转录活性)。
-
滚环式复制
滚环式复制(rollingcirclereplication)是噬菌体中常见的DNA复制方式。噬菌体的双链DNA环状分子先在一条单链的复制起点上产生一个切口(nick),然后以另一条单链为模板不断地合成新的单链。或是释放出的新合成的单链DNA,先被酶切割成单位长度形成单链环状DNA分子后再复制成双链环状DNA分子。
-
单链构象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sign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是指单链DNA由于碱基序列的不同可引起构象差异,这种差异将造成相同或相近长度的单链DNA电泳迁移率不同,从而可用于DNA中单个碱基的替代、微小的缺失或手稿的检测。
-
反转录酶
反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atase)是以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cDNA)的酶。这种酶需要镁离子或锰离子作为辅助因子,当以mRNA为模板时,先合成单链DNA(ssDNA),再在反转录酶和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发夹”型的双链DNA(dsDNA),再由核酸酶S1切成二条单链的双链DNA。
-
矮缩病毒属
完整的基因组信息分布于6个环状单链DNA分子上,由于矮缩病毒DNA结构与双生病毒科类似,至少有一个组分编码复制相关蛋白(Rep)。病毒是以双链DNA转录和复制链为模板,通过滚环复制方式进行复制。病毒宿主范围窄,自然侵染地三叶草、豌豆、蚕豆等豆科植物。病毒侵染的植物严重矮化,有些植物产生卷叶、褪绿甚至整株死亡。
-
双螺旋稳定蛋白
单链结合蛋白是又称为双螺旋稳定蛋白(helixdestabilizingprotein)。当解旋酶将双链打开以后,单链DNA具有一种潜在的恢复原来双链的能力,重新形成氢键。SSB对于细菌复制叉的结构的作用和解旋酶是同等的。这可能因为(1)SSB之间的相互作用;(2)第一个SSB和DNA的结合改变了DNA的结构。真核生物的SSB则不表现协同效应。
-
噬粒
噬粒(phagemid或phasmid)是由质粒载体和单链噬菌体载体构建成的。两者除了多克隆位点的序列正好相反外,其余的序列都是相同的,它们可在宿主细菌内像质粒一样地复制。辅助噬菌体是一类自身DNA复制效率极低的突变型,但可为宿主细胞的质粒DNA提供的复制和包装所需的蛋白酶和外壳蛋白。
-
基因探针
基因探针(probe)就是一段与目的基因或DNA互补的特异核苷酸序列,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也可以仅仅是/基因的一部分;有了mRNA作模板后,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就可以合成与之互补的DNA(即cDNA),cDNA与待测基因的编码区有完全相同的碱基顺序,但内含子已在加工过程中切除。
-
核酸分子杂交促进剂
核酸分子杂交促进剂惰性多聚体可用来促进250个碱基以上的探针的杂交率。另一种常见的促进剂是聚乙二醇(PEG),PEG分子量小(6000~小分子化学试剂酚和硫氰酸胍也能促进杂交,它们可能是通过增加水的疏水性和降低双链和单链DNA间的能量差异而发挥作用。此外,该分子还可以促进RNA的杂交,有裂解细胞而抑制RNase的作用。
-
DNA探针
DNA探针是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指长度在几百碱基对以上的双链DNA或单链DNA探针。这些DNA片段须是特异的,如细菌的毒力因子基因探针和人类Alu探针。真核基因中含有非编码的内含子序列,而原核则没有。DNA探针(包括cDNA探针)的主要优点有下面三点:①这类探针多克隆在质粒载体中,可以无限繁殖,取之不尽,制备方法简便。
-
逆转录
逆转录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逆转录反应包括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杂化双链上RNA的水解以及再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三个步骤。在感染病毒的细胞内,逆转录酶能催化上述三步反应。逆转录现象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中心法则的认识,拓宽了RNA病毒致癌、致病的研究。
-
艾特拉病毒属
中文名称:艾特拉病毒属英文名称:Itera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浓核症病毒亚科艾特拉病毒属艾特拉病毒属成员:家蚕浓核症病毒(Bombyxmoridensovirus)新刺峨浓核症病毒(Casphaliaextraneadensovirus)暗色茅刺蛾浓核症病毒(Sibinefuscadensovirus)艾特拉病毒属基本特性:浓核症病毒粒子呈正二十面体,直径约20nm~
-
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
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主要侵染双子叶植物,在植物中的分布局限于韧皮部和相邻的薄壁细胞,病毒侵染喉细胞核呈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细胞核膨大并形成颗粒状结构和纤维状结构,纤维状物质科浓缩成各种大小的环。病毒感染细胞核中的颗粒物质主要是核糖蛋白,纤维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蛋白,纤维环可能是病毒复制装配的场所。
-
AMDV
AMDV分类类型:种分类: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阿留申病毒属阿留申水貂病病毒GeneBank编号:[M20036]阿留申水貂病病毒基本特性:阿留申水貂病毒是细小病毒科阿留申病毒属的成员,病毒基因组为单链DNA,分子大小约为4800bp。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养貂国家,我国也不例外,国内水貂养殖场水貂阿留申病感染率为40%~
-
鸡贫血病毒属
中文名称:鸡贫血病毒属英文名称:Gyr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圆环病毒科鸡贫血病毒属鸡贫血病毒属成员:鸡贫血病毒(Chickenanemiavirus)鸡贫血病毒属基本特性:鸡贫血病毒属病毒粒子为20面体结构,直径17-22nm,无囊膜,鸡贫血病毒(CAV)具表面结构,而猪圆环病毒(PCV)和喙羽病病毒(BFDV)不出现表面结构。
-
圆环病毒属
圆环病毒RFDNA含有2个主要ORF,rep基因在病毒链上,cap基因在互补链上。圆环病毒属病毒的寄主范围和传播:病毒感染宿主,PCV-1和PCV-2局限于猪,而喙羽病病毒能感染40多种禽鸟,但大多数成员具有宿主专一性或窄宿主范围。主要传播途径为口-粪途径传播,猪圆环病毒2型和鸽圆环病毒可垂直传播。
-
cDNA
cDNA为具有与某RNA链呈互补的碱基序列的单链DNA即complementaryDNA之缩写,或此DNA链与具有与之互补的碱基序列的DNA链所形成的DNA双链。相反地对应于在原来基因中没有的而在mRNA存在的3′末端的多A序列等的核苷序列上,与exon序列、先导序列以及后续序列等一起反映出mRNA结构。cDNA同样可以被克隆。
-
单链断裂重组模型
单链断裂重组模型(modelofsingle-strandbreaksrecombination)该模型认为:同源染色体在联会期间,一对同源染色体各有一条单链DNA断裂,然后要发生重接,不过在重接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不是原来断开的染色体重新连接起来而是交换连接,并且要通过一种Holliday中间结构的变化最后形成不同类型的重组体。
-
DNA拓扑异构酶
DNA拓扑异构酶DNAtopoisomerase是催化DNA拓扑学异构体相互转变的酶之总称。Ⅱ型拓扑异构酶,有存在于细菌中的DNA促旋酶、噬菌体T4的拓扑异构酶Ⅱ以及真核细胞中依赖ATP的拓扑异构酶Ⅱ等。真核细胞的拓扑异构酶Ⅰ,参与核小体的形成,细菌的ω蛋白参与转录和某种转位子的插入。
-
腺病毒群
腺病毒群adeno-associatedvirus缩写AAV。属细小病毒属,是最小型的病毒之一,病毒质粒直径18—25毫微米,其中含有分子量为1.5×106的单链DNA。单独存在时不具有自我增殖能力,所以在增殖过程中必须和辅助性病毒——腺病毒共同存在才行。从血清学方面现可分为四种,但有关其病原性尚不明瞭。
-
细小病毒
细小病毒亦称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据说有32个壳微体。第一亚群多由移植性肿瘤中分离,但无致肿瘤的性质。腺病毒对它的辅助作用,在病毒株之间没有特异选择性,仅仅根据AAV产生抗原,就能判断疱疹病毒也有辅助作用。所含的单链核酸,在不同的病毒粒子中是互补的,在核酸抽提过程中,它们互相结合,外观上有如双链的核酸。
-
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细小病毒亦称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据说有32个壳微体。第一亚群多由移植性肿瘤中分离,但无致肿瘤的性质。腺病毒对它的辅助作用,在病毒株之间没有特异选择性,仅仅根据AAV产生抗原,就能判断疱疹病毒也有辅助作用。所含的单链核酸,在不同的病毒粒子中是互补的,在核酸抽提过程中,它们互相结合,外观上有如双链的核酸。
-
RecA
RecA是是大肠杆菌中recA基因座的产物,具有双重功能,能激活蛋白酶并能改变单链DNA分子。蛋白酶-激活活性控制SOS反应;核酸酶活性涉及重组修复途径。
-
DNA复性
DNA的复性指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二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它是变性的一种逆转过程。这表明复性是相当理想的。简单顺序的DNA分子,如多聚(A)和多聚(U)这二种单链序列复性时,互补碱基的配对较易实现。对于原核生物核酸分子,此值可代表基因组的大小及基因组中核苷酸对的复杂程度。
-
单链结合蛋白
单链结合蛋白是又称为双螺旋稳定蛋白(helixdestabilizingprotein)。当解旋酶将双链打开以后,单链DNA具有一种潜在的恢复原来双链的能力,重新形成氢键。SSB对于细菌复制叉的结构的作用和解旋酶是同等的。这可能因为(1)SSB之间的相互作用;(2)第一个SSB和DNA的结合改变了DNA的结构。真核生物的SSB则不表现协同效应。
-
浓核症病毒亚科
病毒核酸为单链DNA或为正股或为负股,在体外抽取时,彼此相辅,碰在一起形成双股。家蚕浓核症病毒与腺联病毒2型和小鼠细小病毒不同的是,它还有一个ORF3,由基因组的另一条链编码167个氨基酸,可能是非结构蛋白,这一ORF3是昆虫浓核症病毒和哺乳动物细小病毒之间的明显差异。
-
小DNA病毒
小DNA病毒是一类已知最小的动物DNA病毒。26纳米的二十面体,无包膜。多数成员含负链DNA(碱基排列顺序与mRNA链互补的单链DNA)。广泛存在于人、脊椎动物、昆虫体内以及多种传代细胞中,仅少数致病。如小鹅瘟病毒,是中国各地雏鹅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的病原,用碱毒活疫苗免疫母鹅可预防雏鹅发病。
-
单链DNA卫星核酸组
中文名称:单链DNA卫星核酸组英文名称:SinglestrandedDNAsatellitesgroup分类类型:组分类:卫星体卫星核酸单链DNA卫星核酸组单链DNA卫星核酸组成员:藿香enation病毒卫星DNAβ(AgeratumenationvirussatelliteDNAβ)藿香黄脉病毒卫星DNAβ(AgeratumyellowveinvirussatelliteDNAβ)贝因迪黄脉花叶病毒卫星DNAβ(Bhend
-
单链DNA结合蛋白质
单链DNA结合蛋白质为DNA蛋白质之一种,是与单链DNA有强的亲和性,与DNA复制、遗传的重组等DNA代谢有关的蛋白质。单链DNA结合蛋白质在生物界广泛存在,B.Alberts等最早发现了噬菌体T4基因32形成的这种蛋白质。以后从细菌、霉菌、两栖类和哺乳类等细胞中也有分离出来。
-
阿留申水貂病病毒
AMDV分类类型:种分类: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阿留申病毒属阿留申水貂病病毒GeneBank编号:[M20036]阿留申水貂病病毒基本特性:阿留申水貂病毒是细小病毒科阿留申病毒属的成员,病毒基因组为单链DNA,分子大小约为4800bp。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养貂国家,我国也不例外,国内水貂养殖场水貂阿留申病感染率为40%~
-
指环病毒科
推导的ORF1编码蛋白具有富含精氨酸序列、N端疏水序列,至少有两个氨基酸基元与病毒DNA的滚环复制(rollingcirclereplication,RCR)相关。指环病毒科病毒的宿主和传播:细环病毒和小细环病毒的宿主并不只局限于人,在除人之外的灵长动物(黑猩猩、猕猴、胥、夜猴)及树鼠句、猫、狗中都检测到该病毒。病毒全球分布。
-
甲型细环病毒属
细环病毒SEN的流行病学:健康人群感染率:不同人群SENV流行率各不相同:意大利健康献血人群中流行率较低。Wilson等报道静脉药瘾者血清SENV-D阳性率为37.7%,SENV-H阳性率为37.5%,平均9.3年后重新检测其病毒的持续状态发现SENV-D阳性率高达77.8%,SENV-H阳性率达55.6%,认为静脉吸毒可以再感染。戊型肝炎的主要病毒。
-
肠杆菌噬菌体PRD1
中文名称:肠杆菌噬菌体PRD1英文名称:EnterobacteriaphagePRD1分类类型:种分类:复层噬菌体科复层噬菌体属肠杆菌噬菌体PRD1GeneBank编号:[69077]肠杆菌噬菌体PRD1基本特性:复层噬菌体科是含生物膜的一群普通噬菌体,可以分为两个亚群,一个亚群感染革兰氏阳性菌,另一个亚群感染革兰氏阴性菌。P5也可作为三聚体存在。
-
PRD1
中文名称:肠杆菌噬菌体PRD1英文名称:EnterobacteriaphagePRD1分类类型:种分类:复层噬菌体科复层噬菌体属肠杆菌噬菌体PRD1GeneBank编号:[69077]肠杆菌噬菌体PRD1基本特性:复层噬菌体科是含生物膜的一群普通噬菌体,可以分为两个亚群,一个亚群感染革兰氏阳性菌,另一个亚群感染革兰氏阴性菌。P5也可作为三聚体存在。
-
微小噬菌体科
微小噬菌体科病毒基因组为单分子环状单链DNA,分子量1.6-1.7×106d,分子大小在4421bp到6050bp,一些基因从重叠阅读框翻译。使用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mRNA从这个模板上转录,这种mRNA产生的一种蛋白(蛋白A)变成与亲代RF共价结合,导致子代RF复制。子代RF分子作为mRNA合成的模板,进一步复制RF。
-
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
概述: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病人血清中常可检出抗脱氧核糖核核糖核酸(DNA)抗体,其中抗单链DNA(ssDNA)抗体可见于各种自身免疫病和结缔组织病人血液中,故无多大诊断特异性。相关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重症肌无力、盘状红斑狼疮
-
浓核症病毒属
包被正链的病毒粒子与包被负链的病毒粒子在数量上相等。在一条链上有3个ORF编码非结构蛋白,使用一个mRNA启动子(距末端7mu)。鹿眼蛱蝶浓核症病毒具有一个517个碱基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其前面的96个碱基可形成T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