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

婦科手術 手術 宮頸癌手術 腹部手術 惡性腫瘤手術 婦產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ì guǎng fàn quán zǐ gōng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subradical hysterectomy

5 分類

產科/婦科手術/腹部手術/惡性腫瘤手術/宮頸癌手術

6 ICD編碼

68.3903

7 概述

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用於宮頸癌的手術治療。 手術範圍較擴大的筋膜外全子宮切除術要廣,要求切緣距病竈大於2cm,爲此必須遊離輸尿管,打開輸尿管隧道,向側方分離,才能較多切除宮旁組織韌帶陰道壁(圖11.1.4.2.1.1-1~11.1.4.2.1.1-10)。

9 禁忌症

1.Ⅰa期中有脈管浸潤及融合性浸潤者,按Ⅰb期處理比較安全。

2.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爲禁忌

10 術前準備

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是一種大型而複雜的手術。術前準備、術後處理、手術操作對手術效果具有同樣的重要性。術前必須作好下列各項準備工作。

1.思想準備  手術者必須充分考慮手術步驟、術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還須進行認真的術前討論,填寫大手術申報單。並向病人及其家屬分別介紹病情及手術情況,一方面調動病人積極性,主動配合治療;另一方面向家屬交待可能發生的後果,以取得理解及配合。

2.詳細詢問病史及檢查  瞭解現在病史及過去病史,重要臟器有無疾病,有無出血傾向及炎症史。

常規檢查患者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胸部X線攝片心電圖B超,必要時做膀胱檢查靜脈腎盂造影。如疑有轉移,可進一步行CT檢查。

3.手術前後合併症的處理  貧血應得到糾正,有出血傾向應得到有效的治療,有感染病竈應得以控制營養不良代謝紊亂給予積極糾正;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應得到適當控制,但不宜降得太低;對過分肥胖及老年體弱者,手術應特別細緻,止血要確實,要預防感染

4.手術前的準備  ①飲食:術前3d開始少渣飲食,由半流質到流質,術前1d晚上應禁食;②灌腸:手術前夜作清潔灌腸;③陰道準備:術前3d用高錳酸鉀溶液沖洗陰道,或用新潔爾滅擦洗陰道,每日1次;④睡眠:術前夜服安定;⑤皮膚準備:術前1d進行,病人先淋浴。腹部上至劍突,下至恥骨聯合,外陰及大腿上1/3的範圍內,肥皂水刷洗、剃毛,特別注意清洗臍孔內的污垢;⑥備血;⑦術前應用阿托品東莨菪鹼、魯米那。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下腹左旁正中直切口

12.2 2.探查

自上而下探查腹腔和盆腔情況,瞭解病變部位和範圍、以及子宮大小活動度、周圍粘連等。對子宮內膜癌,開腹後先取腹水或腹腔沖洗液,送細胞學檢查然後再探查。

12.3 3.排墊腸管

懸吊腹膜皮膚切口,自動拉鉤拉開腹壁切口分離子宮、附件與大網膜、腸管的粘連後排墊腸管,暴露盆腔手術野,分離子宮與周圍組織器官的粘連。

12.4 4.切斷圓韌帶

鉗夾子宮兩側,提拉子宮(圖11.1.4.2.1.1-11)。按照不同病變的手術範圍要求鉗夾、切斷和縫扎圓韌帶(圖11.1.4.2.1.1-12)。遠端結紮線保留作牽引用。沿闊韌帶前葉垂直向下剪開,達膀胱側窩與子宮膀胱腹膜反折水平,然後向內打開子宮膀胱腹膜反折至對側,並將膀胱腹膜懸吊於切口處(圖11.1.4.2.1.1-13~11.1.4.2.1.1-15)。

12.5 5.高位結紮卵巢靜脈

從圓韌帶切斷處逆行打開骨盆漏斗韌帶表面腹膜骨盆入口處,也可自骨盆入口處開始順行打開骨盆漏斗韌帶然後遊離卵巢靜脈,高位雙重結紮或縫扎(圖11.1.4.2.1.1-16,11.1.4.2.1.1-17),切斷後將其遊離至卵巢固有韌帶子宮端。橫行剪開韌帶表面腹膜,距輸尿管外1cm沿輸尿管走向,向內下方剪開盆腹膜至骶韌帶內側距子宮頸1~2cm處(圖11.1.4.2.1.1-18,11.1.4.2.1.1-19)。遊離輸尿管,至輸尿管子宮動脈交叉處,留置細尿管或橡皮片作標記(圖11.1.4.2.1.1-20~11.1.4.2.1.1-22)。

宮頸癌要求保留卵巢者則直接在闊韌帶血管區靠外側打洞,鉗夾、切斷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峽部,殘端雙重縫扎或結紮。然後打開闊韌帶後葉至骶韌帶外側距子宮頸1~2cm處(圖11.1.4.2.1.1-18,11.1.4.2.1.1-19)。遊離輸尿管至與子宮動脈交叉處(圖11.1.4.2.1.1-20~11.1.4.2.1.1-22)。

12.6 6.處理子宮骶骨韌帶

子宮提向恥骨聯合,並把直腸向上、向後推壓,暴露並打開子宮直腸腹膜,使之與盆側壁腹膜切口相連接(圖11.1.4.2.1.1-23,11.1.4.2.1.1-24)。分離直腸陰道膈至相當於宮頸外口下1.5~3.5cm水平(圖11.1.4.2.1.1-25)。在輸尿管進入隧道前,將其遊離3~4cm,並拉向外側。鈍性分離直腸旁間隙,暴露子宮骶骨韌帶(圖11.1.4.2.1.1-26,11.1.4.2.1.1-27),視病變類型切除適當長度的子宮骶骨韌帶淺層1~2cm(圖11.1.4.2.1.1-28~11.1.4.2.1.1-30)。

12.7 7.打開輸尿管隧道

下推膀胱,銳性分離膀胱陰道膈至相當於宮頸外口下1.5~3.5cm水平(圖11.1.4.2.1.1-31,11.1.4.2.1.1-32),將膀胱拉向恥骨聯合。將子宮拉向頭側,用壓腸板將膀胱輕輕壓向恥骨聯合,暴露輸尿管隧道入口和宮頸膀胱韌帶,用血管鉗從隧道口向內、前方穿出。分次或一次鉗夾、切斷、結紮膀胱宮頸韌帶前葉及子宮靜脈(圖11.1.4.2.1.1-33~11.1.4.2.1.1-37),直達輸尿管進入膀胱處。銳性分離膀胱宮頸韌帶後葉,使輸尿管隧道段部分或完全遊離(圖11.1.4.2.1.1-38,11.1.4.2.1.1-39)。

12.8 8.切除主韌帶

輸尿管向盆側壁或向內側撥開,分次鉗夾、切斷、縫扎主韌帶(圖11.1.4.2.1.1-40~11.1.4.2.1.1-44),切除主韌帶長度視病變類型而定,通常1~2cm。然後切斷陰道直腸韌帶至陰穹窿下方水平(圖11.1.4.2.1.1-45,11.1.4.2.1.1-46)。

12.9 9.切除陰道組織陰道

沿陰道壁兩側切除陰道組織1~2cm(圖11.1.4.2.1.1-47)。遊離陰道至宮頸外口下1.5~3.5cm,閉合式切斷陰道1~3cm。組織鉗鉗夾、提起陰道殘端。(圖11.1.4.2.1.1-48~11.1.4.2.1.1-50)。

12.10 10.縫合陰道殘端

用可吸收線連續鎖釦縫合陰道殘端邊緣1周,間斷“8”字縫合關閉殘端,中央留孔置“T”型引流管1根,自陰道口引出(圖11.1.4.2.1.1-51~11.1.4.2.1.1-54)。

12.11 11.關腹

沖洗盆腹腔,關閉後腹膜(圖11.1.4.2.1.1-55),分層縫合腹壁各層。術畢消毒後取出陰道內紗布及理順引流管

13 中注意要點

1.高位結紮卵巢動、靜脈

2.遊離、切斷子宮動脈,在輸尿管外側結紮。

3.遊離部分輸尿管,打開輸尿管隧道。

4.較多地下推膀胱直腸

5.較多地切除子宮骶骨韌帶、主韌帶

6.切除陰道壁2~3cm。

14 術後處理

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術後按麻醉要求去枕平臥6~8h,監測生命體徵,腹部傷口處壓沙袋預防傷口滲血。

2.術後禁食6~8h,麻醉藥作用過後可考慮逐漸恢復進食。

3.術後切口疼痛可使用術後鎮痛或度非合劑止痛。術後2~3d開始切口換藥注意有否脂肪液化、感染等,並酌情處理。

4.預防和抗感染治療5~7d。

5.術後酌情補鉀,預防腹脹,必要時應採取措施促進腸蠕動恢復。

6.安放引流管者,應注意觀察引流量、引流物顏色、性狀和黏稠度,一般24~48h後即可拔除。

7.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本手術只切除子宮骶骨韌帶淺層,來自骶叢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損傷不多,術後膀胱排尿功能雖然受到一定程度影響。術後留置尿管時間應延長至3~5d,拔除後多能自解小便。必要時應定期開放導尿管,以訓練膀胱收縮功能

15 併發症

15.1 1.輸尿管損傷

通常易在三個部位損傷輸尿管:①高位結紮骨盆漏斗韌帶時,易將輸尿管誤爲卵巢血管,一併結紮切斷;②處理宮骶韌帶時,有可能損傷行走於其外側的輸尿管;③分離輸尿管隧道段,是輸尿管損傷最常見的部位。輸尿管損傷可分爲完全橫斷、破孔和瘻管形成。

輸尿管橫斷或破孔超過管腔1/3者,應行輸尿管對端吻合術。吻合前應剪除輸尿管斷端受損的組織,並將斷端剪成斜面,以擴大吻合面積,防止吻合口狹窄,同時應在斷端上下方遊離足夠的長度(約2~4cm),以減少吻合口的張力。在輸尿管腔內放置導管支架,上達腎盂,下端進入膀胱,用3-0或4-0腸線,間斷縫合約6針。必要時再用3-0腸線,加固縫合輸尿管鞘膜6~8針,縫合時對合方向必須準確,切忌管腔扭轉。術畢於吻合口周圍放置硅膠管或香菸引流,自陰道或腹壁引出。引流條可於術後1周左右或引流液少時拔除,輸尿管導管支架可於術後2周拔除。

對於輸尿管破口小於管徑1/3者,可行縫合修補術。用3-0腸線縱行縫合輸尿管肌層和筋膜數針即可,爲防止術後輸尿管狹窄或瘻,也應放置輸尿管導管及引流條。

膀胱輸尿管損傷時,可行輸尿管膀胱吻合術或輸尿管膀胱植入術。

輸尿管瘻多在術後3~14d出現,可先行抗炎、加強營養等處理。小的瘻孔經上述處理後有望自愈。如仍不能癒合,在腫瘤已完全控制的前提下,3個月以後可行輸尿管吻合術。

15.2 2.膀胱尿瀦留

尿瀦留是指術後不能自己排尿,或能自己排尿但殘餘尿>100ml者。次廣泛全宮切除術者相對少見。主要原因有:①尿路感染;②手術損傷盆腔交感副交感神經纖維;③子宮切除後,使膀胱位置過度後倒,導致排尿不暢。

預防尿瀦留的措施: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並積極治療尿路感染;②宮骶韌帶、主韌帶陰道切除的多少與術後膀胱功能的恢復密切相關,本着“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最大限度地保持器官功能”的原則,對早期癌可適當縮小手術切除範圍,以達到根治目的而又能減少術後併發症;③術中將膀胱固定於前腹壁,糾正膀胱後倒。

膀胱尿瀦留的治療:首先是預防和治療尿路感染,全身用抗生素,並用1∶5000呋喃西林液沖洗膀胱;其次是應用各種措施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如導尿管定時開放以訓練膀胱收縮功能,或採用穴位針刺、理療、激光等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