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赤楠
2.1 出處
《貴州草藥》
2.2 拼音名
Chì Nán
2.3 別名
牛金子(《植物名實圖考》),魚鱗木、赤蘭、石柃、山石榴(《中國經濟植物誌》),瓜子柴、山烏珠、細葉紫陵樹、細子蓮、赤楠蒲桃、瓜子木、假黃楊(《海南植物誌》)。
2.4 來源
2.5 原形態
灌木,高1~6米。莖多分枝;樹皮茶褐色;小枝四方形。葉革質,對生,偶有3片輪生,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3釐米,寬0.5~3釐米,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羽狀側脈細小,下面隆起,無毛,具散生腺點,葉具短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長2~4.5釐米;花白色;萼倒圓錐形,裂片4,短而鈍;花瓣4,分離;雄蕊多數.漿果卵圓形,徑6~10毫米,成熟時紫黑色,頂端冠以宿存萼檐;內有種子1顆。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6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疏林、灌木叢中和峽谷溪旁。分佈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貴州等地。
2.7 性味
《貴州草藥》:"性平,味甘。"
2.8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實圖考》:"能散血。"
②《廣西藥植名錄》:"根:治湯火傷,跌打。葉:治手指瘡。"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研末敷。
2.10 附方
2.11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