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婦產科疾病 中醫婦科 中醫學
chǎn zǐ lì
產子痢:1.產後患痢;2.產後惡露不行,敗血滲入大腸,積滯而成泄痢者。
產子痢爲病證名[1]。《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三指產後患痢[1]。
多因產後虛損,下地過早,傷於風冷,風冷乘虛入於大腸,腸虛則瀉所致[1]。
產子痢爲病證名[1]。施雯《盤珠集胎產證治》指產後惡露不行,敗血滲入大腸,積滯而成泄痢者[1]。
多因產後飲食傷及脾胃,飲食停積於內;產後氣血虛少更兼熱邪傷陰,或惡露不下,敗血滲入大腸所致[2]。
傷於飲食者,症見下利兼腹脹痛,裏急窘迫等[2]。
治宜導滯攻下[2]。方用小承氣湯[2]。
產後氣血虛少更兼熱邪傷陰,症見下利膿血,發熱腹痛,裏急後重,兼見身體睏倦,虛煩不眠,脣乾口渴等,治宜養血清利溼熱,白頭翁湯加甘草阿膠湯[2]。
若惡露不下,亦稱產後痢,症見便痢鮮血,腹中刺痛,無裏急後重,方用枳實、荊芥,水煎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