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皮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ái pí

2 《*辭典》:豺皮

2.1 出處

《唐本草

2.2 拼音名

Chái Pí

2.3 來源

爲犬科動物豺的皮。

2.4 形態

豺(《詩經》),又名:豺狗(《埤雅》),紅狼。

體形似犬,身長1米左右,尾長約30釐米,體重約10餘公斤。頭寬,顏面部較鈍,額低,耳直立,較短而圓,吻部較狼短。毛色隨季節、產地而異,一般通身皆呈赤棕色,或棕褐色,背中部毛尖黑色,故在背中部出現棕褐色,在體後更深些。頭上暗棕色,吻部淺褐色。腹部棕色或黃白色。四肢同於背色。尾略粗,末端全黑色。

2.5 生境分佈

棲於山陵、森林中。羣居,性兇猛,多在晨昏活動分佈黑龍江、吉林、河北、新疆、西藏、雲南、廣西、廣東、江蘇、福建、四川等地。

2.6 性味

①《唐本草》:"性熱。"

②《日華子本草》:"有毒。"

2.7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冷痹腳氣,熟之以纏病上,瘥止。"

孟詵:"主諸疳痢,腹中諸瘡,煮汁飲之,或燒灰和酒服之;其灰敷匿齒瘡。"

2.8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豺皮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豺皮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