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陷胸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ái hú xiàn xiōng tāng

2 重訂通俗傷寒論》:柴胡陷胸湯

2.1 處方

柴胡3克 姜半夏9克 小川連2.4克 苦桔梗3克 黃芩4.5克 栝樓仁15克(杵)小枳實4.5克 生薑汁4滴(沖服

2.2 功能主治

和解兼開降。主少陽證具,胸膈痞滿,按之痛者。

2.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摘錄

重訂通俗傷寒論

3 傷寒大白》卷三:柴胡陷胸湯

3.1 處方

柴胡瓜蔞半夏黃連甘草青皮枳殼

3.2 功能主治

開豁氣道。主傷寒胸滿心煩發熱

3.3 摘錄

傷寒大白》卷三

4 重訂通俗傷寒論》卷二

4.1 方名

柴胡陷胸湯

4.2 組成

柴胡1錢,姜半夏3錢,小川連8分,苦桔梗1錢,黃芩1錢半,栝樓仁(杵)5錢,小枳實1錢半,生薑汁4滴(分衝)。

4.3 功效

和解開降達膜。

4.4 主治

少陽結胸,症見少陽證具,胸膈痞滿,按之痛,用柴胡枳桔湯未效者。現用於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急性支氣管炎

4.5 臨牀應用

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雲南中醫雜誌》(1982;3:33):李某某,女,55歲,營業員,1980年10月5日初診。患者11年前患急性膽囊炎後,常覺有脅脹痛,近年來漸覺怠倦乏力大便艱澀,2-3日方一行。前日突覺右脅脹痛難忍,惡寒發熱口苦胸悶噁心大便祕結小便黃少,面色黯黃,精神不振,舌苔薄黃,脈沉細。證屬肝膽溼熱氣滯,然因病久體弱,不可過用苦寒攻劑,當辛開苦降,調達氣機,予柴胡陷胸湯鬱金10g,木香10g,2劑之後,大便暢行,證情減輕,再進4劑,諸證消失。②急性支氣管炎《雲南中醫雜誌》(1982;3:33):胡某某,男,40歲,工人,1981年1月27日初診。病人素體清瘦,面白無華,胃納不佳。五天前開始惡寒發熱鼻塞清涕頭痛,咽癢,咳嗽吐少許白稠痰,自服西藥後,頭痛惡寒鼻塞減輕,但咳嗽頻頻,痰多黃稠,微覺喘急,汗出畏風,動則發熱,口粘苦,脘悶不飢,苔白黃而膩,脈濡滑。證展風寒咳嗽化熱,痰熱互結,而表邪未淨,當透表清熱,化痰止咳,用柴胡12g,黃芩10g,黃連5g,姜半夏10g,瓜蔞仁15g,枳實10g,桔梗10g,生薑15g,杏仁10g。連進3劑痊癒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