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分類
耳鼻喉科/頭頸手術/顱底手術/側顱底手術
9 手術步驟
1.切口 弧形切口,開始於顳部髮際內,經眶上緣後方彎向後,在顴弓上一橫指向後延伸,至耳前區彎向下,止於耳垂附着處(圖9.8.1.2.2-1)。
2.上下翻開皮瓣,顯露面上部蜂窩組織、顳肌筋膜、上部腮腺被膜,或能看到面神經顴額支。顴弓上3cm平行切開顳肌膜,向前到眶緣後1cm,注意勿損傷面神經(圖9.8.1.2.2-2)。
3.牽開顳肌膜和面神經。顳肌前部以下方爲蒂,製成備用充填瓣,緊貼骨面分離,向下牽引。顳肌後部於下方切斷,分離後向上牽引。顯露顳部(圖9.8.1.2.2-3)。
4.前後切斷顴弓,使其連於嚼肌向下翻轉,分離翼外肌,初步顯露顳下窩。磨去蝶骨大翼前下部骨質,即可顯露眶尖(圖9.8.1.2.2-4)。
5.用電鑽磨薄蝶骨大翼和顳骨鱗部骨質。前部可留一骨島,用以牽引顳葉。進一步磨去卵圓孔、圓孔和眶上裂間骨質,即可顯露眶上裂、鞍旁區(圖9.8.1.2.2-5)。
6.分離顳下頜關節及關節囊,並將其向下牽引,顯露頸內動脈、咽鼓管、巖尖區。全顳頜關節脫位,顯露鱗鼓裂,在此裂指引下找到蝶骨棘突和腦膜中動脈。磨去棘後部之鼓骨,能更好地顯露頸內動脈和咽鼓管。繼續磨去頸內動脈周圍骨質及巖尖上部,切斷三叉神經下頜支及腦膜中動脈,磨除其內側骨質,顯露咽鼓管、頸內動脈、破裂孔(圖9.8.1.2.2-6)。
10 術中注意要點
1.分離和牽引時注意勿損傷面神經,尤其後下角部,髁突切除的病例,該處十分接近面神經總幹,不能將拉鉤放在此區軟組織強力牽引。
2.顳下窩區操作步驟中,巖鼓裂、卵圓孔等均是很重要的指引標誌,應儘量保留。
3.若擬應用肌皮瓣,切口要設計出皮面的位置和大小,一定要夠長度,寧可稍留富餘。
4.爲防止出現腦脊液漏,術中要仔細檢查硬腦膜破口,及時細緻修補,消滅死腔,注意蝶竇腔和耳咽管區填塞。
5.巖尖、鞍旁病變用本進路切去了較多的關節窩和中顱底骨質,若保留髁狀突,需要在顳部用骨瓣修復骨缺區,以防髁狀突對大腦顳葉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