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部分膕繩肌止點上移術用於痙攣性屈膝畸形的治療。腦癱病人膝部屈曲攣縮畸形常合併有髖屈曲內收及跟腱攣縮畸形,因爲股直肌、股薄肌、股二頭肌、半腱半膜肌和縫匠肌等都是雙關節動力肌,踝部及髖關節的異常改變都會影響到膝關節。應仔細研究步態,因屈膝步態可由以上任何一個因素所引起。任何髖部屈曲畸形都可減弱臀大肌、小腿三頭肌的肌力而影響伸膝功能。因此任何影響屈膝步態的因素都要糾正。輕度膝屈曲攣縮不一定都需手術,可先用牽引、按摩或用夾板矯正,若失敗時可採用肌腱鬆解、延長或將膕繩肌移植於股骨髁上,既能矯正膝攣縮,又可增強伸髖作用。必要時可同時做後關節囊切開術。嚴重的屈曲攣縮畸形或畸形復發的病人,可採用股骨髁上杵臼截骨術矯正之。Chandler指出長期屈膝,會使髕韌帶拉長,而至伸膝無力,他提出可將髕韌帶縮短或將其止點下移。前者適用於骨骺未閉合的青少年,後者適合於成年人。國內有作者將膕繩肌從坐骨結節處做鈍性剝離聯合鵝足肌腱止點從脛骨內髁下方剝離和股二頭肌腱延長術,取得較好的效果。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4.2.1-1,3.24.2.1-2)。
8 手術步驟
8.1 1.切口
從腓骨小頭向上做膝後外側縱行切口,長8~10cm,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
8.2 2.股二頭肌延長
切開深筋膜,注意保護腓總神經向腓骨小頭後上方遊離股二頭肌腱,將其做Z形切開並延長(圖3.24.2.1-3,3.24.2.1-4)。
8.3 3.肌腱固定
於膝關節內後側做縱向S形切口,暴露半腱半膜肌及股薄肌,將它們從止點近側1.2cm處切斷。在股骨內髁上後方骨膜下做一淺槽,將上述肌腱遊離端固定在骨槽內,膝伸直位與骨膜及周圍肌腱縫合固定,肌腱需與骨槽內骨粗糙面緊密接觸,便於牢固癒合。
8.4 4.縫合切口
11 併發症
由於屈膝全部鬆解後,屈膝無力易發生膝反屈,因此本術式只做部分膕繩肌止點上移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