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技術名
bí yān ái qiāng nèi gāo jì liàng lǜ jìn jù lí fàng shè zhì liáo
鼻咽癌腔內高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
1.部分早期病變及外照射後表淺殘存病竈的補充治療手段。
2.放射治療後復發病例有或無外照射的補充治療手段之一。
1.惡病質。
2.局部晚期病例。
3.已伴有鼻咽鄰近結構放射性損傷的病例。
4.對局部麻醉藥物過敏者。
1.術前向患者說明治療的目的和治療效果,交待注意事項,以獲得病人的積極配合。
2.局部感染嚴重,應延期治療。
3.常規檢查血象,給予高營養、易消化的飲食。
4.術晨應禁食,有假牙應取出。
5.備齊搶救藥品和器械。
1.確定鼻咽腫瘤的部位、大小,並選擇適當的施源器。
2.依不同施源器放置的需要,收斂鼻甲,表面麻醉鼻腔、鼻咽或口咽、口腔黏膜。
3.根據不同施源器,可採用經口腔或鼻腔放置施源器,並行可靠的固定。
4.在每次治療前應在模擬機透視下,採用等中心技術分別攝正、側位(正交)定位片。
5.設置源駐留位置、各駐留位置劑量參考點距離及參考點劑量,並做幾何優化。
6.令施源器與治療機連接並鎖定,工作人員離開治療室,實施治療計劃。
7.治療完畢退出放射源,取出施源器,結束治療。
1.必須經病理證實爲鼻咽癌。
2.治療前須確定有腔內近距離放射治療的適應證。
3.放置施源器時應注意儘可能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和敏感器官。
4.根據靶區部位和範圍設置源駐留位置和劑量參考點距離,劑量參考點距離不宜過大。
5.鼻咽癌的腔內高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最好採用分次治療方法,每次治療劑量不宜過大。
6.腔內照射後可能出現後遺症
(1)鼻咽大出血。
(2)鼻咽黏膜壞死。
(3)軟齶穿孔。
(4)鼻咽、軟齶黏膜纖維化。
(5)顱底骨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