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脫位

中醫學 中醫病名 疾病 中醫診斷學 骨與創傷科 中醫骨傷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ìn gǔ tuō wèi

2 英文參考

patellar disloca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疾病分類

骨與創傷

4 疾病概述

髕骨脫位(patellar dislocation[1])爲病名[2]。是指髕骨的後關節面與股骨下端兩髁之間的關節面發生移位[2][2]

髕骨是身體中最大的籽骨,它的上緣與股四頭肌腱相連,下緣通過髕韌帶止於脛骨結節上,兩側爲股四頭肌擴張部包繞止於脛骨髁。股內側肌止於髕骨內上緣,髕骨後面稍隆起與股骨下端內外髁之間的凹面呈關節面

由於股四頭肌中的股直肌、股中間肌、股外側肌的作用方向與髕韌帶不在一條直線上,髕骨有向外脫出的傾向,但因股內側肌有向內上方牽引作用力,而使髕骨維持在正常位置。

5 疾病描述

髕骨脫位外傷脫位習慣脫位兩種。

6 症狀體徵

傷處腫脹明顯,髕骨壓痛,活動明顯受限,感覺膝部發軟,行走困難,伸膝及用手輕推可復位。關節鏡檢查X線檢查可見髕骨脫位

7 疾病病因

外傷

8 病理生理

外力作用膝部是髕骨韌帶膝關節囊破裂或撕脫造成髕骨移位、脫出。

9 分類

髕骨脫位有兩種,新鮮脫位和陳舊脫位(或稱習慣脫位)。常見暴力爲由內向外的暴力,使股內側肌肌膜和內側的關節囊撕裂造成髕骨向外脫位。也有暴力由外向內側,使股外側肌肌膜和外側關節囊撕裂,致使髕骨向內脫位這種形式較少。

10 診斷檢查

髕骨X線檢查關節鏡檢查 髕骨向上脫位者正位片上可看到髕骨上移脫離股骨髁間凹,側位片上則顯示出髕骨的長度與髕骨韌帶的長度不等。正常情況下,脛骨結節旨髕骨下緣的距離(即髕韌帶長度)與髕骨的長度是一致的。如果該距離離明顯大於髕骨長度,提示有髕骨向上脫位。髕骨向外側脫位常規X線檢查難以察覺。宜於屈曲20—30度位置下攝髕骨軸位片,可以發現髕骨有無本脫位,在軸位片上先作A-A’線連接股骨兩個髁的突出部分,第二條B-B’線爲髕骨外側關節面的連接線,兩跳線相交形成髕骨股角,在正常情況下,髕股角向外側開口,髕骨向外脫位者,兩體線路平行或髕股角向內側開口,這種傾斜的表現說明了在髕骨的外側方有向後牽拉的力量,另一種表現爲髕骨離開了在股骨切跡處正常的中心位置而向外側移位,成爲半脫位,有時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更增加了髕骨脫位的複雜性。關節鏡檢查主要是評估關節軟骨面損害程度,根據髕骨軟骨面退變程度決定選胸何種手術,可以分成四級:1級,僅軟骨變軟。2級,有直徑不到1.3cm的纖維化病竈。3級,纖維化病竈直徑大於1.3cm。4級,軟骨下骨皮質已暴露

11 治療方案

1、外傷髕骨脫位韌帶斷裂者宜立即修復。內側關節囊破裂者原則上應手術治療。也有主張長腿石膏固定4—6周,手法方法爲清除關節內積血、軟骨碎屑,並縫合從髕骨緣撕脫的關節囊

2、習慣性髕骨脫位 有半脫位者宜作脛骨結節內移術,有髕骨傾斜者還須及作外側支持帶鬆解術,髕骨軟骨面退變明顯者作脛骨結節抬高術

12 預後及預防

避免創傷

13 特別提示

1、膝關節不明顯的外傷,或股四頭肌強烈收縮,即可引起脫位

2、多數患者經常脫位,在屈膝時髖骨脫於股骨外髁外側,伸膝時自然復位。

3、股四頭肌萎縮,伸膝無力,易摔跤。但無明顯的疼痛

1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8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