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陽

經穴別名 腧穴學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ié yáng

2 概述

別陽經穴別名:1.臂臑;2.陽池穴;3.陽交[1]

3 臂臑的別名·別陽

別陽爲經學別名,即臂臑[1]。見《黃帝內經太素》。

穴位臂臑
漢語拼音Binao
羅馬拼音Pinao
美國英譯名Elbow Bone
各國代號中國LI14
日本14
法國莫蘭特氏GI14
富耶氏
德國DI14
英國Li14
美國LI14

臂臑經穴名(Bìnào LI14)[2]。出《鍼灸甲乙經》。別名頭衝頸衝背臑臂腦。屬手陽明大腸經[2]臂臑手陽明絡之會。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於上臂臑外,故名臂臑[2]。主治瘰癧,肩臂疼痛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急性結膜炎,上肢癱瘓,目疾,目赤腫痛迎風流淚頸項拘攣頸淋巴結核癭氣瘰癧頭痛等,爲針麻開胸常用穴之一。

3.1 別名

頭衝(《備急千金要方》),頸衝(《千金翼方》),背臑[3]臂腦[3]

3.2 出處

鍼灸甲乙經》:臂臑,在肘上七分(寸),膕肉端。

3.3 特異性

臂臑手陽明絡之會。

3.4 穴名

臂,通指上肢,臑指上臂,臂臑穴於上臂臑外,故名臂臑[3]

《說文》:“臂,手上也。”上肢統可稱爲臂。凡肉不着骨之處,可由肉上下通透者,即稱“臑”。本穴正當上膊肉不着之處,故名之。[3]

3.5 所屬部位

上臂[4]

3.6 臂臑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臂臑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5][6]

臂臑位於上臂後外側,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距曲池穴7寸,當三角肌抵止部後緣處[7]

臂臑位於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緣處[7]

臂臑在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臂臑手陽明大腸經中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手陽明大腸經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肌肉

臂臑穴的位置

臂臑穴的位置(骨骼

3.7 臂臑穴的取法

臂臑位於臂部,曲池( LI11)上七寸,三角肌前緣處[7]

垂臂屈肘時,在肱骨外側三角肌下端。

自然垂臂,在曲池肩髃連線上,橫平臑會,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取穴[8]

3.8 臂臑穴位解剖

臂臑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有旋肱後動、靜脈的分支,及肱深動、靜脈分佈着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皮膚由臂外側皮神經分佈。皮下筋膜稍厚,富胃脂肪組織。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過三角肌中點。該肌由臂叢後束腋神經支配。

3.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8]

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8]

3.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臂外側皮神經和臂後皮神經分佈;深層有腋神經肌支和胸肩峯動脈分佈[8]

3.9 臂臑穴的功效與作用

臂臑有通絡明目作用[8]

臂臑有清熱明目通經通絡的作用

3.10 臂臑穴主治病

臂臑穴主治瘰癧,肩臂疼痛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急性結合膜炎,上肢癱瘓,目疾,目赤腫痛迎風流淚頸項拘攣頸淋巴結核癭氣瘰癧頭痛等,爲針麻開胸常用穴之一。

臂臑穴主治瘰癧、肩臂疼痛、目疾、頸項拘攣[8]

臂臑主要用於頸項肩臂及眼睛疾患等:如頸項拘急頸淋巴結核癭氣、肩臂疼痛肩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瘰癧、上肢癱瘓、目疾等[8]

臂臑主治肩臂疼痛頸項強急癭氣瘰癧;以及肩關節周圍炎急性結膜炎[8]

臂臑穴主治頸項拘急,頸背肩臂痛瘰癧目赤腫痛迎風流淚[8]

運動系統疾病:上肢癱瘓疼痛肩周炎顱頂肌肉痙攣;

其它:眼病,頸淋巴結核頭痛

臂臑針麻開胸常用穴之一[8]

3.11 刺灸法

3.11.1 刺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8]

一般直刺0.5~1.0寸,或針尖向肩部方向斜刺0.8~1.2寸[8]

直刺0.5~1寸[8]

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1~1.5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有酸脹感,可向肩部傳導[8]

直刺0.5~1寸,局部酸脹;或向上斜刺1~2寸,透入三角肌中,局部酸脹,可向整個肩部放散。

注意:不可深刺,凡肉腠大郄之處,其靈感傳導功能亦大,須防其影響其他部分也[8]

3.11.2 灸法

可灸[8][8]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8]

艾柱灸或溫鍼灸3~7壯,艾條溫和灸10~20分鐘。

3.12 臂臑穴的配伍

臂臑肩髃治肩臂痛[8]

臂臑臑俞肩髃肩貞,治肩臂不可舉[8]

臂臑曲池天宗肩髃,治上肢不遂[8]

臂臑手五里瘰癧[8]

臂臑睛明承泣治眼病[8]

臂臑太陽耳尖放血治急性結膜炎[8]

臂臑合谷光明二間,治目疾[8]

臂臑強間,有行氣緩筋,活絡止痛作用,主治頸項強。

臂臑手三裏大迎,有豁痰行瘀溫經散結作用,主治頸部淋巴結核。

3.1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寒熱,頸癧,肩臂不可舉,臂臑俞主之。

類經圖翼》:臂痛無力,寒熱瘰癧頸項拘急

鍼灸大成》:主寒熱臂痛不得舉,瘰癧頸項拘急

3.14 研究進展

現代研究證明,臂臑穴對乳腺手術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實驗觀察提示此鎮痛作用是通過下丘腦外側區實現的[8]

4 陽池穴的別名·別陽

別陽經穴別名,即陽池[8]。出《鍼灸甲乙經》。

穴位陽池
漢語拼音Yangchi
羅馬拼音Yangchih
美國英譯名Yang Pond
各國代號中國TE4
日本4
法國莫蘭特氏TR4
富耶氏TR4
德國3E4
英國T4
美國TB4

陽池經穴名(Yángchí TE4)[9][10]。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別陽[10][10]。屬手少陽三焦經[10][10]陽池手少陽三焦經原穴[10][10]。陽爲陰之對,池即水池,此穴在腕背陷中經氣至此如水之入池,故名陽池[10]陽池穴主要用於頭項及局部疾患等:如頭痛項強耳聾口乾喉痹,臂肘疼痛不能舉,腕痛無力,臂肘疼痛瘧疾消渴目赤腫痛,腕痛,目紅腫,腕痛無力或紅腫不可屈伸,手腕折傷,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頸痛,煩悶,熱病無汗瘧病寒熱,現代又多用陽池穴治療感冒扁桃體炎,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目紅腫痛,手腕部損傷,頸肩部疼痛流行性感冒風溼病糖尿病等。

4.1 別名

別陽(《鍼灸甲乙經》)。

4.2 出處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衝……過於陽池陽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爲原。

4.3 穴名

陽爲陰之對,池即水池,此穴在腕背陷中經氣至此如水之入池,故名陽池[10]

陽,指手背手少陽。陷者爲池。此穴在手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之凹陷中,在背爲陽,其處凹陷如池,爲手少陽脈氣所過之原穴,猶如水之停積於池也。《鍼灸甲乙經》有:“在手錶腕上陷中”,因名陽池[10]

4.4 特異性

陽池穴爲手少陽三焦經原穴

4.5 所屬部位

腕部[11]

4.6 陽池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陽池穴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11]

陽池穴位於腕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11]。伏掌取穴[11]

陽池穴位於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11]

4.7 陽池穴的取法

陽池穴位於腕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11]。伏掌取穴[11]

俯掌,沿第4、5掌骨間向上至腕背側遠端橫紋處的凹陷中,橫平陽溪陽穀;或於尺側關節部,指總伸肌肌腱小指固有伸肌肌腱之間處取穴[12]

陽池穴在手少陽三焦經的位置

陽池穴在腕部的位置

陽池穴的位置

陽池穴在腕部的位置

陽池穴的位置

陽池穴在腕部的位置(肌肉

陽池穴的位置

陽池穴在腕部的位置(骨骼

4.8 陽池穴位解剖

陽池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腕背側韌帶、三角骨(膜)。有腕背靜脈網,腕背動脈分佈着尺神經手背支及前臂背側皮神經末支。皮膚由前臂後皮神經和尺神經手背支雙重分佈。皮下筋膜緻密手背靜脈網的尺側部和小指的指背靜脈漸匯成貴要靜脈的起始部。深筋膜增厚並形成韌帶。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過深筋膜,在小指伸肌和指伸肌腱之間,直抵三角骨面。以上二肌(腱)均包裹有腱鞘,由橈神經支配。

4.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腕背側韌帶→指伸肌腱橈側)與小指肌腱之間→橈腕關節[12]

皮膚→皮下組織→伸肌支持帶[13]

4.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尺神經皮支分佈;深層有腕背側動脈分佈[13]

布有尺神經手背支,前臂背側皮神經末支和腕背靜脈網、腕背動脈[13]

4.9 陽池穴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通絡,通調三焦益陰增液。

陽池穴有舒筋、通絡、解熱作用[13]

陽池穴爲三焦經原穴,能祛除三焦熱邪,振奮三焦元氣,治療三焦熱盛,循經上擾所致的頭面五官病及熱邪傷陰消渴[14]

陽池穴系三焦經原穴,有宣肺解表開竅聰目、舒筋利節之功,主治肩背痛,腕痛,瘧疾耳聾消渴[14]

4.10 陽池穴主治病

陽池穴主要用於頭項及局部疾患等:如頭痛項強耳聾口乾喉痹,臂肘疼痛不能舉,腕痛無力,臂肘疼痛瘧疾消渴目赤腫痛,腕痛,目紅腫,腕痛無力或紅腫不可屈伸,手腕折傷,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頸痛,煩悶,熱病無汗瘧病寒熱,現代又多用陽池穴治療感冒扁桃體炎,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目紅腫痛,手腕部損傷,頸肩部疼痛流行性感冒風溼病糖尿病等。

陽池穴主要用於頭項及局部疾患等:如頭痛項強耳聾口乾喉痹、臂肘疼痛不能舉等[14]

陽池穴主治腕痛無力,臂肘疼痛耳聾瘧疾消渴[14]

陽池穴主治目赤腫痛耳聾喉痹瘧疾消渴、腕痛[14]

陽池穴主治耳聾,目紅腫,喉痹口乾;腕痛無力或紅腫不可屈伸,手腕折傷,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頸痛;消渴,煩悶,熱病無汗瘧病寒熱[14]

現代又多用陽池穴治療感冒扁桃體炎、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14]

五官科疾病:耳聾、目紅腫痛,喉痹

運動系統疾病:手腕部損傷,前臂及肘部疼痛,頸肩部疼痛

其他疾病:流行性感冒風溼病糖尿病等。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3~0.5寸[14][14][14][14]深刺可透大陵[14],局部有酸脹感[14],可擴散中指[14];或向左、右平刺針感擴散至整個腕關節,可治腕關節疾病[14]

平刺0.5-1.0寸,向左向右平刺,局部酸脹,可擴散至整個腕關節

4.11.2 灸法

可灸[14][14][14]

艾條灸5~10分鐘[14]

艾炷灸溫鍼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不宜瘢痕灸

4.12 陽池穴的配伍

陽池穴配風池大椎曲池合谷發熱頭痛[14]

陽池穴配陽穀治腕關節炎[14]

陽池穴配大椎外關瘧疾[14]

陽池中脘巨闕(灸),治妊娠惡阻[14]

陽池陽溪陽穀腕骨,治腕關節[14]

陽池風門大椎天柱,治寒熱頭痛[14]

陽池外關曲池,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痙攣或麻痹

陽池少商廉泉,有清熱通絡利咽作用,主治咽喉腫痛

陽池脾俞太溪,有疏調三焦養陰潤燥作用,主治糖尿病

4.1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陽池主之。

鍼灸大成》: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舉。

外臺祕要》:治寒熱痎瘧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腫

類經圖翼》:主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舉。

4.14 陽池穴研究進展

4.14.1 增強降結腸下部及直腸蠕動

針刺陽池可使不蠕動蠕動很弱的降結腸下部及直腸蠕動增強[14]

4.14.2 加快心率

給犬的“陽池”注射乙酰膽鹼,可引起心率加快,如事先針刺“內關”,則可加強此效應[14]

4.14.3 避孕

陽池穴與垂體性腺功能有關,特別是與性腺卵巢功能有關,有避孕作用[14]

5 陽交穴的別名·別陽

別陽經穴別名,即陽交[14]。出《鍼灸甲乙經》。

穴位陽交
漢語拼音Yangjiao
羅馬拼音YangChiao
美國英譯名Yang Crossroad
各國代號中國GB35
日本35
法國莫蘭特氏VB35
富耶氏
德國G35
英國G35
美國GB35

陽交經穴名(Yángjiāo GB35)[14][14]。出《鍼灸甲乙經》。別名別陽(《鍼灸甲乙經》)、足髎(《鍼灸甲乙經》),足窌(《鍼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14][14]陽交陽維脈郄穴[14][14][14]。陽爲陰之對,外爲陽,交即交會,此穴在小腿外側,與足太陽脈交會,故名陽交[14]陽交穴主治胸脅、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脅脹滿,頸項強痛驚悸怔忡,癲疾驚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樞痛,膝痛,足脛痿痹,霍亂轉筋,下肢痿痹,癲狂,現代又用陽交穴治療胸膜炎,咽喉炎,坐骨神經痛精神病,膝踝腫痛,腳氣驚厥膽囊炎肋間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腓淺神經疼痛麻痹癲癇等。

5.1 陽交穴的別名

別陽(《鍼灸甲乙經》)、足髎(《鍼灸甲乙經》),足窌(《鍼灸甲乙經》)。

5.2 出處

鍼灸甲乙經》:陽交,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

5.3 穴名

陽爲陰之對,外爲陽,交即交會,此穴在小腿外側,與足太陽脈交會,故名陽交[14]

外側爲陽,交指交會。交,又爲震卦。東方陽春之氣,正少陽之應也。本穴爲諸陽脈之交會,又與少陽升發之氣相應也。陽交陽維之郄,又與足太陽陽明相鄰。《鍼灸甲乙經》謂其“斜屬三陽分肉間。”猶足三陽陽維脈四經之交會也,故名“陽交”。[14]

5.4 特異性

陽交足少陽膽經陽維脈陽維脈交會穴[15]

陽交陽維脈郄穴[15][15][15]

5.5 所屬部位

小腿[16]

5.6 定位取穴

標準定位:陽交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16]

陽交穴位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16]。正坐取穴[16]

陽交穴位小腿外側,外踝尖上7寸,當腓骨後緣處;或於外丘穴後方1寸取穴[16]

陽交穴在足少陽膽經的位置

陽交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陽交穴的位置

陽交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陽交穴的位置

陽交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

陽交穴的位置

陽交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神經血管

5.7 陽交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取穴

陽交穴位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16]。正坐取穴[16]

側臥或仰臥位,於膕橫紋外側端至外踝尖連線中點下1寸,腓骨後緣取穴;或外踝尖與膕橫紋外側端連線中點下1寸,外丘取穴[17]

5.8 陽交穴位解剖

陽交下皮膚、皮下組織小腿筋膜、腓骨長肌(腱)、腓骨短肌、小腿三頭肌、踇長屈肌。皮膚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腓骨長、短肌由腓淺神經支配。小腿三頭肌、踇長屈肌由脛神經支配。(參看陽陵泉

5.8.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小腿三頭肌→腓骨長肌→後肌間隔→踇長屈肌[17]

皮膚→皮下組織小腿三頭肌→腓骨長肌→𧿹長屆肌[18]

5.8.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深層有脛神經肌支、腓淺神經肌支和腓動脈分佈[18]

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和腓動、靜脈分支[18]

5.9 陽交穴的功效與作用

陽交穴具有疏肝理氣安神定志的功效。

陽交穴有溫膽寧神、通經活血的作用[18]

陽交穴系陰維脈郄穴,有舒筋活絡之功,主治驚狂,癲疾,胸脅滿痛,膝股痛,下肢痿痹等證[19]

5.10 陽交穴主治病

陽交穴主治胸脅、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脅脹滿,頸項強痛驚悸怔忡,癲疾驚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樞痛,膝痛,足脛痿痹,霍亂轉筋,下肢痿痹,癲狂,現代又用陽交穴治療胸膜炎,咽喉炎,坐骨神經痛精神病,膝踝腫痛,腳氣驚厥膽囊炎肋間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腓淺神經疼痛麻痹癲癇等。

陽交穴主治胸脅、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脅脹滿、頸項強痛驚悸怔忡、癲疾驚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樞痛、膝痛、足脛痿痹、霍亂轉筋[19]

陽交穴主治胸脅脹滿、下肢痿痹、癲狂[19]

陽交穴主治胸脅脹滿,下肢痿痹;癲狂[19]

現代又多用陽交穴治療胸膜炎、咽喉炎、腓淺神經麻痹坐骨神經痛精神病[19]

陽交穴主治胸脅脹滿,膝踝腫痛,腳氣驚厥,下肢痿痹,以及膽囊炎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等[19]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腓淺神經疼痛麻痹坐骨神經痛癲癇精神病

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脹重感[19]

一般直刺0.5~1.0寸[19]

直刺1~1.5寸[19][19]

5.11.2 灸法

可灸[19][19][19]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19]

艾炷灸溫鍼灸溫鍼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5.12 陽交穴的配伍

陽交足三裏陰陵泉懸鐘,有祛風溫,利關節作用,主治膝脛痛。

陽交足三裏陽陵泉梁丘犢鼻懸鐘,治膝脛腫[19]

陽交太沖,有疏肝理氣作用,主治胸脅痛

陽交支溝外關陽陵泉足臨泣太沖,治胸脅痛[19]

陽交四神聰大陵內關,有寧神定志作用,主治癲狂

陽交四神聰大陵內關水溝神門心俞,治癲狂[19]

5.1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寒熱痹,髀脛不收,陽交主之。寒厥,癲疾,噤吤,瘛瘲,驚狂,陽交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主胸滿腫。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寒厥,驚狂,喉痹胸滿面腫寒痹,膝胻不收。

鍼灸大成》:主胸滿腫,膝痛足不收,寒厥,驚狂,喉痹面腫寒痹,膝胻不收。

6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4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7.
  3.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7.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6. ^ [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5.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73.
  8. ^ [8]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1.
  9. ^ [9]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29.
  10. ^ [10]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87.
  11. ^ [11]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6.
  12. ^ [12]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87.
  13. ^ [1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02.
  14. ^ [14]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87.
  15. ^ [1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28.
  16. ^ [16]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8.
  17. ^ [1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26.
  18. ^ [1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15.
  19. ^ [1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2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