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惡性腫瘤

腫瘤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í dòu è xìng zhǒng liú

2 疾病分類

腫瘤科,耳鼻喉科

3 疾病概述

上頜竇惡性腫瘤早期,單側膿血鼻涕面頰疼痛麻木感;單側進行性鼻塞;單側上頜磨牙疼痛或鬆動。到晚期,腫瘤組織向鄰近組織擴散面頰部隆起,面部不對稱變形;眼部症狀,出現流淚眼球移位,硬齶隆起,牙槽增厚,牙齒鬆動或脫落;張口困難;顱底受累,淋巴結轉移到頸部。篩竇惡性腫瘤早期:症狀可有可無,突入鼻腔,出現單側鼻塞,血性鼻涕頭痛嗅覺功能障礙。後期腫瘤擴散,出現相應的結構器官受累表現,眼球移位,複視上瞼下垂,突眼,動眼神經麻痹失明等。額竇惡性腫瘤較少見,早期多無症狀腫瘤發展可致額部脹痛皮膚麻木鼻出血。向外下發展,可使眼球移位,晚期侵入顱前窩,出現劇烈頭痛腦膜刺激徵淋巴結轉移到同側頜下或頸深上組。蝶竇惡性腫瘤原發性的罕見,早期多無症。

4 疾病描述

包括上頜竇、篩竇、額竇及蝶竇之惡性腫瘤

5 症狀體徵

1.病史    頑固性頭痛、鼻阻塞、鼻出血或血性鼻涕、流惡臭分泌物,有牙齒麻木、鬆動及開口困難,有流淚現象及視力改變。

2.檢查    ①鼻腔口腔檢查鼻道腫塊,觸之是容易出血牙齦是腫脹,患側硬齶有隆起、腫脹、潰瘍穿孔。②後鼻鏡檢查鼻咽部及後鼻道有病變。③頜面部及頸部檢查鼻竇區是腫脹,頸部有腫塊,頜面部有感覺異常。④眼部檢查球結膜有無改變,眶部有腫塊,眶緣骨質完整。

6 診斷檢查

1.病史    注意有無頑固性頭痛、鼻阻塞、鼻出血或血性鼻涕、流惡臭分泌物,有無牙齒麻木、鬆動及開口困難,有無流淚現象及視力改變。應明確其原發部位、侵犯範圍及病理性質。

2.檢查    ①鼻腔口腔檢查注意鼻道有無腫塊腫塊形態大小及基底部位的特點,觸之是否容易出血牙齦是否腫脹,患側硬齶有無隆起、腫脹、潰瘍穿孔。②後鼻鏡檢查,觀察鼻咽部及後鼻道有無病變。③頜面部及頸部檢查注意鼻竇區是否腫脹,腫脹的部位、程度、硬度及表麪皮膚情況,頸部有無腫塊腫塊的部位、數目、大小硬度、能否活動,頜面部有無感覺異常。④眼部檢查,觀察視力眼球位置及運動情況,球結膜有無改變,眶部有無腫塊,眶緣骨質是否完整。⑤顱神經檢查。⑥鼻竇X線攝片檢查,必要時鼻竇冠狀位CT掃描;鼻腔腫塊活檢,必要時用上頜竇穿刺檢查細胞。⑦頸部淋巴結超聲檢查、或穿刺針吸送病理檢查。⑧有條件可作鼻竇內鏡檢查

7 治療方案

一、治療

1.早期侷限性腫瘤、惡性程度低者,可採用手術治療,術前術後加用放射治療。上頜竇癌宜先放射治療,4~6周後,施行手術切除。

2.惡性程度高、對放射線敏感者(如肉瘤)或侵犯範圍廣、局部切除有困難者,宜用放射治療(包括深部X線、鐳、60Co及加速器)。

3.有遠處轉移者,用全身化療,亦可局部動脈灌注

4.中醫中藥辨證施治,亦可與其他療法結合應用,以減輕治療反應及提高機體免疫力。

二、出院標準及隨訪

創口基本癒合或化學治療結束而無明顯不良反應者,可以出院。單純放療的患者或術後加放療者,一般狀況較好時,可在門診治療。治療結束後,酌情每隔1~3個月隨訪一次。

8 相關出處

內科學第五版》、《外科學第五版》、《兒科學第六版》、《內科學第六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