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窦恶性肿瘤
筛窦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可有可无,突入鼻腔,出现单侧鼻塞,血性鼻涕,头痛,嗅觉功能障碍。后期,肿瘤扩散,出现相应的结构和器官受累表现,眼球移位,复视,上睑下垂,突眼,动眼神经麻痹,失明等。②后鼻镜检查,鼻咽部及后鼻道有病变。③颌面部及颈部检查,鼻窦区是肿胀,颈部有肿块,颌面部有感觉异常。
-
全眶内容摘除术
眶尖部软组织的切除可至视神经管前端,但应注意眼动脉的出血。左股内侧(右侧不利于切取皮片)断层皮片6cm×7cm(皮片中部切数个小口,以便引流),植于眶腔骨壁上,皮片与上、下睑缘间断缝合。5.其他在治疗泪腺恶性肿瘤时,眶内容摘除术一般还包括泪腺窝的骨壁切除术,泪囊受侵时切除部分眶内侧壁。
-
鼻窦鳞状细胞癌
鼻窦鳞状上皮细胞癌分类:眼科眼眶疾病眼眶继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鼻窦恶性肿瘤ICD号:C79.8流行病学:上颌窦的恶性肿瘤的鳞状细胞癌常见,可以占到该窦肿瘤的60%~初发蝶窦内鳞状上皮癌常无明显症状,继后出现血性鼻涕,也可在蝶筛隐窝区发现肉芽或息肉样组织。鼻窦鳞状细胞癌的并发症:海绵窦综合征以及视神经萎缩等。
-
鼻窦扁平细胞癌
鼻窦鳞状上皮细胞癌分类:眼科眼眶疾病眼眶继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鼻窦恶性肿瘤ICD号:C79.8流行病学:上颌窦的恶性肿瘤的鳞状细胞癌常见,可以占到该窦肿瘤的60%~初发蝶窦内鳞状上皮癌常无明显症状,继后出现血性鼻涕,也可在蝶筛隐窝区发现肉芽或息肉样组织。鼻窦鳞状细胞癌的并发症:海绵窦综合征以及视神经萎缩等。
-
鼻窦鳞状上皮细胞癌
鼻窦鳞状上皮细胞癌分类:眼科眼眶疾病眼眶继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鼻窦恶性肿瘤ICD号:C79.8流行病学:上颌窦的恶性肿瘤的鳞状细胞癌常见,可以占到该窦肿瘤的60%~初发蝶窦内鳞状上皮癌常无明显症状,继后出现血性鼻涕,也可在蝶筛隐窝区发现肉芽或息肉样组织。鼻窦鳞状细胞癌的并发症:海绵窦综合征以及视神经萎缩等。
-
下咽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下咽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行下咽切除术、下咽加喉部分或喉全切除术(ICD-9-CM-3:29.33/30.2-30.4)。
-
蝶窦恶性肿瘤
蝶窦恶性肿瘤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对原发肿瘤,可经鼻中隔进行蝶窦开放和肿瘤切除,但术中必须警惕肿瘤腐蚀侧骨壁后,瘤体与颈动脉粘连,盲目钳取肿瘤极易致颈动脉破裂而发生致死性出血。肿瘤向侧壁发展,最先发生外展神经麻痹,眼球内斜,复视,后滑车神经及动眼神经也相继麻痹,临床表现眼球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大。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5.上气道影像学检查。(6)纤维内镜检查。3.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4)鼻咽侧位X线摄片、鼻腔鼻窦CT。: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长沙)。听性脑干反应;
-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5.神经营养类药物。(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4)听性脑干反应,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
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第一诊断为鼻出血(ICD-10:R04.0)。(3)鼻窦CT扫描;: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2)凝血功能;
-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行鼻侧切开术或上颌骨全切除术(ICD-9-CM-3:21.31/22.6/76.39/76.44)。(3)如行上颌骨切除术可应用腭护板式牙托(赝复体)。一期修复者术后10-12天出院。
-
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第一诊断为鼻中隔偏曲(ICD-10:J34.2)。(5)鼻腔鼻窦CT。:1.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ICD-9-CM-3:06.2-06.4)。1.甲状腺腺瘤:根据腺瘤情况,行腺瘤切除术、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或患侧甲状腺叶切除术。(5)甲状腺B超;
-
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3月22日《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37号)印发。:第一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ICD-10:J35.0)。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鼻腔和鼻窦血管瘤
疾病描述:血管瘤为鼻腔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生于鼻窦的血管瘤则少见。鼻部血管瘤一般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类。以前者为多见,多发于鼻中隔前部和下鼻甲前端。症状体征:鼻出血反复发作,每次出血量不等,出血侧鼻腔进行性鼻塞。肿瘤向后突出入鼻烟可造成咽鼓管阻塞,出现耳鸣/听力下降。
-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
行经鼻外上颌窦切开术、额窦切开术和切除术、其他鼻窦切开术、鼻窦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伴植骨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伴假体置入术、上颌骨全切除术(ICD-9-CM-3:22.3/22.4/22.5/22.6/76.3901/76.3902/76.3904/76.4502)。(6)增强CT和增强MRI。(3)如行上颌骨切除术可预制腭护板式牙托(赝复体)。
-
鼻前颅底肿瘤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除早期外,两者常合并出现,多数病人在就诊时肿瘤已从原发部位向邻近组织广泛扩散,很难辨别何者为原发,而且两者无论在病因、病理类型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均有相似之处,所以常将两者一并讨论。容纳大脑额叶。缺点:手术适应证较窄,术中难以有效地控制颅内动静脉出血,侵犯颅内较大者的肿瘤完整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