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楓荷

活血消腫 中醫學 中藥學 舒筋活血 活血通絡 祛風除溼 中藥材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àn fēng hé

2 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根·《中醫大辭典》·半楓荷

半楓荷中藥名,出自蕭步丹《嶺南採藥錄》[1]

2.1 別名

白背楓、鐵巴掌[1]

2.2 來源及產地

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的根[1]分佈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1]

2.3 性味

甘,淡,微溫[1]

2.4 功能主治

功在祛風除溼活血通絡[1]。主治風溼痹痛,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半身不遂,跌打扭傷[1]

2.5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服。[1]

2.6 運用

半楓荷葉:研末調敷,治外傷出血[1]

3 五加科植物樹參的根·《中醫大辭典》·半楓荷

半楓荷中藥名,出自《江西草藥》,爲《江西草藥》記載的楓荷梨之別名[1]

3.1 別名

偏荷楓、木五加鴨腳木、半荷楓[2]

3.2 來源及產地

五加科植物樹參Dendropanax chevalieri (Vig.) Merr.的根[2]分佈長江以南各地[2]

3.3 性味

甘、辛,溫[2]

3.4 功能主治

功在祛風除溼,活血消腫[2]。主治風溼痹痛,偏癱頭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瘡腫。[2]

3.5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2]

3.6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2]

4 梧桐科翅子樹屬植物異葉翅子木的根或莖枝·《全國中草藥彙編》·半楓荷

4.1 拼音名

Bàn Fēnɡ Hé

4.2 別名

翻白葉樹、紅半楓荷、大葉半楓荷白背楓陰陽葉、鐵巴掌、半梧桐、番張麻、米紙

4.3 來源

梧桐科翅子樹屬植物異葉翅子木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以根或莖枝入藥。全年可採,分別曬乾

4.4 性味

甘,溫。

4.5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舒筋活血。用於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腰肌勞損,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扭挫傷;外用治刀上出血

4.6 用法用量

0.5~1兩。

4.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