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祛風溼 中藥材 降血壓 止咳祛痰 止咳平喘 中醫學
bái tóu cǎo
白頭草爲中藥名,出自《湖南藥物志》,爲《本草拾遺》記載的鼠麴草之別名[1]。
鼠耳草、佛耳革、清明菜、追骨風、寬緊草、白頭草、黃花白艾、棉花團[2]。
菊科植物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 D. Don的全草[2]。主產江蘇、浙江等地[2]。
甘,平[2]。入肺、脾、胃經[2]。
祛痰,止咳,平喘,祛風溼,降血壓[2]。
1.治感冒咳嗽,痰喘,風溼痹痛,胃脘痛,痢疾,腹瀉,高血壓病,蠶豆病[2]。煎服:9~30g[2]。
2.治陰囊溼癢,煎水洗;疔瘡腫毒,跌打損傷,搗敷[2]。
全草含揮發油、木犀草素-4’-葡萄糖苷、豆甾醇和微量生物鹼等[2]。此外,花含鼠麴草素(Gnaphalin)、木犀草素等[2]。
煎劑對小鼠有一定的止咳作用[2]。木犀草素有止咳、祛痰和平喘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