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忌表

中醫治法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ái hóu jì biǎo

2 註解

白喉忌表白喉治法注意事項之一[1]。即白喉忌發表。清·耐修子《白喉治法忌表抉微》認爲白喉毒邪“一經表散,僅能紛竄於經絡之中,而不能透出於皮膚之外,愈入愈深,有入無出”,因而提出養陰清肺治法[1]。其實忌表僅適用於肺燥無表證[1]。《白喉條辨》:“白喉太陰肺經伏燥,苟無時邪感觸,自不宜無故表散,……若確屬夾有時感表證者,則解表自難容緩。”在臨牀上白喉初起夾溫熱者,辛涼解表,可用薄荷荷葉連翹金銀花之類;夾風寒者,辛溫發散,如麻黃紫蘇等皆可酌用,絕不可拘泥於忌表[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06.

有白喉忌表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