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別名
V-Y腎盂輸尿管成形術;腎盂輸尿管連接部Y-V成形術;腎盂V-Y成形術
7 概述
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的梗阻若以上述的手術不能解除時,則常需成形手術重建盂管新的開口,使腎盂獲得好的正常引流。腎盂成形術的方法雖然較多,但其基本要點是利用寬大的腎盂壁瓣修補,以增大狹窄部的管腔直徑,並同時達到使減縮的腎盂腔在其最低部與輸尿管相連通,務使盂管口成漏斗形(圖7.2.6.3.2-0-1)。手術技術大體上採用切斷腎盂與輸尿管連接部,經修整後重新吻合,或不切斷連接部,只用各種腎盂壁瓣移位增補狹窄段的部分管壁。這類成形術較前述的那些方法要細緻複雜些。如無技巧方面的問題,則手術效果較肯定。腎盂成形術治療腎積水已有百年的歷史,但至20世紀中葉,仍不斷有新設計的方法報道,但尚無一種定型方法作爲對腎盂輸尿管連接部狹窄的惟一治療措施。這固然因病因各異病變範圍不同之故,但每個泌尿外科醫師的經驗及應用習慣也是重要因素。切斷腎盂輸尿管連附的成形術,雖有徹底切除發育不良管壁,適宜剪裁後吻合於理想部位的優點,但也有損傷腎盂輸尿管血運較重,影響吻合口癒合,導致手術失敗或發生尿瘻的可能性。不切斷腎盂輸尿管連附的成形術,雖有保留局部一部分血液循環及泌尿系組織有利於切口的癒合生長,但狹窄段太長時,蒂形腎盂壁瓣移位修補有困難,而且不能完全切除發育不良組織,不免有術後蠕動波傳導受阻之嫌。雖然兩類方法有缺點,但可採用某些技術改進加以彌補,如切斷輸尿管時可保留來自腎盂的固有血管及輸尿管上段血管的吻合支,用螺旋形腎盂壁瓣可延長修補過長的輸尿管狹窄段。
手術途徑常採用腰部切口,或前腹部切口腹膜外徑路,也可採用腰腹部聯合切口腹膜外徑路,使腎及輸尿管大部均可得到良好暴露。在遊離腎下極、腎盂、盂管交界部及輸尿管上段時,注意有無異常血管供應腎下極,不可輕易切斷結紮,儘量保留管壁的營養血管。待病變探查清楚後,再確定手術方案,根據所選擇的成形術式,逐步完成手術步驟。手術一般多采用硬膜外麻醉,小兒則用全麻。
成形術後是否置支架管及腎盂引流管,一直是有爭議的問題。主張置輸尿管支架管者認爲有以下優點:使吻合口分離有益於生長而不致粘着,能保持所希望的管腔,保持輸尿管垂直而不糾搭扭曲,預防吻合口處溢尿;反對置支架管者則認爲可引起感染,可致非狹窄區的輸尿管粘膜糜爛。近年來採用管徑較細的雙“J”管可克服支架管的缺點,絕大多數術者,成形術後一直在使用支架管。成形術後對於用與不用腎盂引流管也有兩種相反的意見。應用腎造口管可有效地清洗出凝血塊,壞死蛋白凝固物等,具有固定腎臟的作用,當吻合口通暢受阻時有活瓣口的安全作用,並可通過造口管行腎盂造影或施行某些技術操作。其缺點也不外引入感染,破壞管道周圍的腎組織,減低腎盂肌的蠕動功能。多數人仍於手術後採用腎盂引流管。對孤立腎宜使用腎盂造口而不施行腎造口,前法不僅能保留有功能的腎實質,而且可免於腎實質出血,甚至發生腎內動靜脈瘻的危險性。
成形術完成後,皆應行腎固定術,將腎置於儘可能高的正常位置,直視下觀察吻合口處無扭曲,安排成最良好的引流位置。
即使是很有經驗的術者,第1次或再次成形術仍有較高失敗率。
術後定期隨訪手術療效不可忽略。
術式較多,有術者將腎盂與輸尿管的連附斷離,然後成形,有術者則不切斷連附而成形。有的手術在腎盂後壁完成,有的在前壁施行。現以不切斷連附的後壁成形爲例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