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肩胛骨下移術

手術 先天性高肩胛症的手術 小兒外科手術 先天性軀幹和上肢畸形的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reenjiān jiǎ gǔ xià yí shù

2 英文參考

Green’s distal transfer of scapula

4 分類

小兒外科/先天性軀幹和上肢畸形的手術/先天性高肩胛症的手術

5 ICD編碼

83.77

6 概述

Green肩胛骨下移術用於先天性高肩胛症的手術治療。 先天性高肩胛畸形(Sprengel畸形)是指肩胛骨高於胸廓相對應的正常位置,通常伴有肩胛骨發育不良和形態異常,同時可有其他部位的畸形頸肋頸椎畸形等。約1/3病兒可發現肩椎骨爲一菱形骨或軟骨片,連接肩胛骨上角與相鄰的脊柱椎板棘突之間。

如果畸形不嚴重,肩關節功能障礙也較輕則不考慮手術治療。反之,鬚根病兒年齡和合並其他部位畸形的程度而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

3歲以後爲最佳手術時期,隨着病兒年齡的增長,將給手術治療增加難度。有多種手術方法可以矯正畸形本節只介紹最常用的手術方法

7 適應

Green肩胛骨下移術適用於:

1.先天性高肩胛症者,其肩胛骨比對側升高2cm以上和肩關節外展不足120°。

2.年齡在3~7歲之間,能耐受手術者。

8 禁忌症

病兒有明顯的翼狀肩胛和年齡在8歲以上者,不宜做此手術。否則非但手術效果不好,還可能發生牽拉性臂叢神經損傷

9 術前準備

常規攝X線片,瞭解肩胛骨升高的程度、是否有肩椎骨及其所在的部位,並明確有無先天頸椎畸形頸肋畸形

10 麻醉體位

全身麻醉俯臥位(圖12.24.2.1-1)。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

起自肩胛岡中點上緣2cm處,與肩胛岡平行向脊柱緣延長,至其內上角內側2.5cm再轉向遠端縱行延長,終止於肩胛骨下角的遠端5cm處(圖12.24.2.1-2)。

11.2 2.顯露肩胛骨

沿切口線切開皮膚及深筋膜,顯露斜方肌肩胛岡上的止點腱。採取骨膜分離,切斷斜方肌的止點腱,並在其斷端縫上標記線,便於以後縫合。將斜方肌牽向內側,以顯露提肩胛肌、大小菱形肌和岡上肌(圖12.24.2.1-3)。

在岡上窩自骨膜分離岡上肌。採取從內側向外側分離該肌,直到肩胛上切跡,並注意避免損傷肩胛血管神經然後,仍採取骨膜外操作,將大小菱形肌和提肩胛肌從肩胛骨上緣和內側緣剝離。再把肩胛骨上緣輕輕拉向後方,將肩胛骨前方岡上部的肩胛下肌做骨膜外剝離,使肩胛骨岡上部分完全顯露。

11.3 3.切除肩胛骨內上部

沿肩胛岡的基底,用骨刀切肩胛骨內上部即岡上部分,並連骨膜一併取下。繼之,仔細探查尋找肩椎骨和連接肩胛骨與棘突或肋骨纖維束帶,找到肩椎骨後,應採取骨膜外切除,並切斷纖維束帶(圖12.24.2.1-4)。

11.4 4.分離肩胛骨下部肌肉並下移肩胛骨

肩胛骨脊柱緣,採取骨膜分離並切斷前鋸肌止點纖維。當分離肩胛骨下角時,先將背闊肌上部纖維,在斜方肌下部纖維的遠端,從棘突上切斷並拉向遠端,可顯露肩胛骨下角。再將前鋸肌在該處的附着纖維切斷,並徹底切除肩胛下角與胸壁之間的任何纖維束帶,使肩胛骨容易下移。然後,在肩胛岡基底中、內1/3處鑽孔,用長90cm左右的粗鋼絲穿過該骨孔,把鋼絲兩端拉齊而成爲雙股鋼絲,使其在岡下窩後方並通過背闊肌的深面,從外上斜向內下走行,於肩胛骨預計下移部位的遠端7cm處從皮膚引出,以備術後做持續向下牽拉肩胛骨用。該鋼絲走行方向應指向對側的臀中部(圖12.24.2.1-5)。

11.5 5.下移肩胛骨重建肌肉附着點

肩胛骨下移至理想的位置,使肩胛骨下角置於背闊肌的深面。接着,按順序縫合已切斷的肌肉止點。先把岡上肌斷端縫合固定到肩胛岡上,將前鋸肌依其纖維方向縫合到肩胛骨脊柱緣的偏上部。按照同樣的方式,縫合大小菱形肌和提肩胛肌,注意斜方肌的下部纖維縫合到比原止點外移2~3cm處肩胛岡上,以增加向內下牽拉肩胛骨的力量,以保持肩胛骨下移的位置,而把斜方肌上部纖維內移2.5cm左右縫合,可獲得該肌延長的效果。再將背闊肌覆蓋肩胛骨下角後縫合到相應的棘突上,或者向近端推移縫合到近端的棘突處,並把背闊肌上緣與斜方肌下緣間斷縫合。徹底止血後,分層縫合皮膚切口,並放置引流條和加壓包紮(圖12.24.2.1-6,12.24.2.1-7)。

12 術後處理

Green肩胛骨下移術術後採取健側髖人字石膏固定,並在髖人字石膏上包一金屬環,使固定肩胛岡上的雙股鋼絲,通過此環後,於其尾端接上1.35kg的秤砣,保持持續向下牽拉肩胛骨3周左右。

術後第5天開始肩關節運動練習。術後5~6周拆除石膏,繼續進行肩關節功能練習。休息間期用頸腕帶固定。術後3個月可進行肩外展動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