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C-D系統是法國醫師Cotrel及工程師Dubousset於1987年研製成功的,該系統是由兩根具有寶石粗糙面的金屬棒,用多個鉤子固定於兩側椎板上,並用兩個橫向牽引裝置橫向牽拉組成一個長方形的強有力的固定裝置。
本手術利用側彎凹側撐開,凸側加壓,橫向牽拉及去旋轉力作用於側彎弧度的頂部,產生聯合矯正力矯正畸形,由於只需固定關鍵椎體,剝離少,損傷小,且矯正畸形有力可靠。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26.6.3-1)。
8 麻醉和體位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手術均應採取脊髓監護,同時採用術中喚醒試驗。病人俯臥於手術檯Relton-Hall四腳架上,或於胸、骨盆處墊枕,使病人腹部懸空,減輕腹部壓力,減少術中出血。肩外展不超過90°,前臂向前平放。由於手術時間較長,注意避免壓迫腋窩,防止臂叢神經損傷。膝關節略屈,膝下墊軟枕。或將病人俯臥於高級手術檯上,屈髖、屈膝90°。擺放病人時,注意脊柱融合節段必須能夠進行術中前後位及側位C臂式X線機透視,保證融合節段正確和安全放置鉤或釘。
9 手術步驟
9.1 1.切口與顯露
依據術前確定的融合節段,在上下融合椎之間做正中切口,若側凸嚴重,可少許做向凸側的弧形切口,切不可沿棘突或做過大弧形切口,以免矯形後影響美觀。沿切口線切開皮膚和皮下淺筋膜,向凸側行適當鈍性分離,顯露出棘突尖。
沿棘上韌帶切開,顯露至棘突,先行脊柱凹側面分離。使用Cobb剝離器以棘突爲支點,緊貼棘突及椎板骨面向外側推開椎旁組織直到關節突,邊剝離邊用紗布填塞止血,依次行相鄰椎板分離顯露。胸椎向兩側顯露至橫突尖,凸凹側均行廣泛鬆解,切除橫突間韌帶及肌肉,胸腰椎均行關節切開術。
9.2 2.金屬鉤的放置
①椎弓根鉤放置:在凹側上端椎的關節突下緣處刮除關節軟骨面,椎弓根探子測試深度後放入閉口椎弓根鉤,同法放置上中間椎體上的開口椎弓根鉤和凸側上端閉口及一凸側頂椎椎弓根開口鉤;②放置胸椎椎板鉤:凹側下中間體鉤放於椎體的上緣用開口鉤;③放置腰椎板鉤:凹側鉤放在下端椎體上緣,不切除黃韌帶,僅用椎板剝離子剝開黃韌帶。
9.3 3.植骨
9.4 4.安放金屬棒
先放凹側金屬棒,在金屬棒上套兩個相背的鉤栓,先將棒放入上端椎椎弓根鉤孔內,再下延至下端椎椎板鉤孔內,最後放入開口鉤內,並用鉤栓固定。
9.5 5.矯正側彎畸形
在確認鉤與棒放置合適後,用Harrington撐開鉗,將上下端椎加壓撐開,同時邊矯正旋轉畸形,使胸後凸、腰前凸得以恢復。
9.6 6.凸側金屬棒放置
放置方法同凹側,在凹側撐開矯形時,凸側同時加壓。
9.7 7.橫向牽引裝置固定
將2個或3個橫向牽引裝置分別放在上、下端椎鉤的下方和上方,抓住金屬棒,擰緊螺母使2根金屬棒靠攏固定(圖3.26.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