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biological value(蛋白質生物價)[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
4 細菌性陰道病·BV
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以陰道乳桿菌減少或消失、相關微生物增多爲特徵的臨牀綜合徵[2]。細菌性陰道病與盆腔炎、不孕、不育、流產、婦科和產科手術後感染、早產、胎膜早破、新生兒感染和產褥感染等的發生有關[2]。與細菌性陰道病發病相關的微生物包括陰道加德納菌、普雷沃菌屬、動彎桿菌、擬桿菌、消化鏈球菌、陰道阿託普菌和人型支原體等[2]。
細菌性陰道病(BV)過去稱爲非特異性陰道炎。1955年Gardner和Dukes首先從非特異性陰道炎患者中分離出陰道嗜血桿菌,因而稱此病爲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炎。到80年代人們發現此菌和其它嗜血桿菌不同,定名爲陰道加特納菌,改稱此病爲加特納菌性陰道炎。1983年在斯德哥爾摩國際會議上選定了最爲簡明的名稱——細菌性陰道病,理由是其病原體不僅是陰道加特納菌,而且還有其它厭氧菌;另外此病炎症不明顯,陰道分泌物中白細胞稀少,稱爲陰道病比陰道炎更爲恰當。
詳見細菌性陰道病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