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操作方法
各种冷冻美容治疗操作要点如下。
6.1 1.棉签法
(2)在容器内饱蘸液氮,迅速置于病变上,并施加一定压力。
(3)棉签浸蘸的液氮不能持续冷冻,须浸蘸数次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4)棉签法较浅,仅1.5mm左右,适用于小的浅表皮损,愈合后几乎无瘢痕。
(5)如需加大冷冻深度,可根据情况增加冻融次数。
(6)棉签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6.2 2.接触法
(1)根据皮损的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的铜制或银制冻头,连接在冷冻治疗器的喷管上进行冷却。
(2)冻头接触皮损,施加一定压力。
(3)其冷冻深度较浸蘸法深,可达2~5mm,易于控制,适用于较大较深的皮损的治疗。
6.3 3.喷射法
(1)将液氮通过冷冻治疗器的喷管直接喷射在皮损表面,适用于范围较大凸凹不平的表浅皮损。
(2)喷射法有浅冻和深冻两种:①浅冻是利用低压、小口径喷管在皮损表面螺旋式或粉刷式喷射,使纵深冰线较周侧冰线推进慢。多用于大面积的浅表皮损。②深冻用较大口径的喷管,压力在1~1.5kg/cm2,通常是对病变进行间歇性喷射(即喷2~3s,停2~3s交替),其目的是使冰线向纵深和向周围扩展的进程相等,多用于大面积的较深的皮损。
(3)喷射时要保护皮损周围的正常皮肤,用可防止冷冻液渗漏的材料“套住”皮损部位,进行“封闭式喷射”。
(4)冷冻时间以皮损周围出现冰线为止,一般表浅皮损的冰线为2~3mm,冷冻时间数十秒至2~3min或更长。
6.4 4.综合法
7 并发症防治
2.水肿 冷冻治疗后局部发生水肿不可避免,一般在数天后逐渐消退。
3.水疱 对较为深在的皮损进行冷冻治疗后的当天均有水疱甚至血疱形成,可在无菌操作下抽去疱液,保护创面,避免感染。
4.皮下气肿 在皮肤破损处进行液氮喷法治疗时,常可能发生皮下气肿,一般在1~2d内消退,不需进行处理。
5.系统反应 冷冻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可能发生荨麻疹、发热性中毒反应、虚脱、心脏传导阻滞,特别是后者,应请专科医生诊治。
6.出血 对小的出血,可压迫止血,如为动脉出血,则须进行结扎止血。
7.继发感染 可致创面延迟愈合和形成明显瘢痕,故在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注意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8.色素脱失 由于色素细胞对低温较敏感,故色素脱失是冷冻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数月内可逐渐消退,但在冷冻过深时,可致永久性色素脱失。
9.色素沉着 是冷冻治疗引起的炎症继发性改变,可在数月内逐渐消退。
10.慢性溃疡 伴有循环障碍的老年病人或糖尿病病人,在血运较差部位进行较深的冷冻治疗,常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故对这些病人的治疗应特别谨慎。如已形成溃疡,氦氖激光照射常有一定疗效。
11.瘢痕形成 较深的冷冻后,均可有瘢痕形成。冷冻治疗形成的瘢痕一般为柔软的萎缩性瘢痕,偶有增殖性瘢痕形成。
12.神经损伤 少见,主要影响感觉神经,一般恢复较慢。因此,在对有神经干浅表分布的部位,如指侧、下颌角、耳后区等处治疗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