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髁状突切除术最早是用于治疗髁状突肥大,19世纪中叶起又用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由于这种手术降低了下颌升支高度,丧失了翼外肌功能,破坏了关节囊和关节盘的附着,以致造成术后开、下颌运动偏斜、关节面退行性变等并发症,因此,以后极少再用这种术式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1957年Henry报道,用髁状突高位切除术治疗顽固疼痛性颞下颌关节炎获得成功后,这一术式即相继被学者们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髁状突高位切除是在囊内进行,关节囊和关节盘诸附着不受破坏,翼外肌大部分被保留,髁状突的高度也无明显降低。因此,术后无明显
紊乱,即使前牙发生轻度开
,通过颌间牵引也可以得到调整,所以至今仍然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有效方法之一。l972年,Poswillo对灵长类动物进行试验,发现高位髁状突切除术后,髁突表面形成一层透明软骨,而获得一个功能性髁状突。也有人报道,仅削下髁状突有破坏病变区或骨赘,而不是块状切除,即髁状突刮削术,同样取得好的效果。髁状突部分切除,不仅是切除了病变骨质,更重要的是增大了关节内间隙,降低了囊内压,从而消除了疼痛症状。
9 麻醉和体位
1.一般采用局麻手术,用2%普鲁卡因加0.5%布匹卡因各10ml,再加1∶1000肾上腺素0.1ml作耳颞神经阻滞和关节周围浸润麻醉,切开关节囊后,再在盘后区注入麻药。精神紧张者也可采用全麻。
2.仰卧位头偏向健侧。
10 手术步骤
10.1 1.切口
10.2 2.切开关节囊
在颧弓和关节囊的外侧面作“T”形切口,切口的垂直部向下延伸至髁状突颈部,切开关节囊,显露髁状突(图10.6.2.1-1)。
10.3 3.截除髁状突
用裂钻或摆动锯截断髁状突颈部(图10.6.2.1-2),然后用持骨钳夹住髁状突向外下牵引,钝性分离关节囊的附丽,剪断翼外肌在髁状突的附着,稍向下扭转,即可取出髁状突(图10.6.2.1-3)。
10.4 4.缝合伤口
修整髁状突颈部断端,用球钻将锐利边缘磨平(图10.6.2.1-4~10.6.2.1-7),冲洗、止血、分层缝合伤口,置引流条,压迫包扎。
12 术后处理
髁状突全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