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疝风

疝气 中医学 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 中医辨证 中医外科学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hú shàn fēng

2 英文参考

inguinal hern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ndirect hern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狐疝风为古病名[1]。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时逆从论》。多由厥阴肝脉积气攻窜所致[1]。《类经》卷十七:“疝在厥阴,其出入上下不常,与狐相类,故曰狐疝风。此非外入之风,乃以肝邪为言也。”即狐疝

狐疝(indirect hernia)为病证名[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脏》。又名阴狐疝气狐疝风[2]。俗称小肠气[2]。是指以昼则肿坠,夜则入腹,按之有声,如狐之昼出夜归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指有物入阴囊,时上时下的病证[3]

狐疝风相当于西医的斜疝[3]

5 狐疝风症状

儒门事亲》卷二:“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来,正与狐相类也。亦与气疝大同小异。”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寒气下注,入于㿗中,名曰狐疝,亦属㿗病。”

6 狐疝风辨证治疗

狐疝风治宜疏肝理气温经散寒为主[3]。可选用蜘蛛散导气汤酒煮当归丸济生橘核丸三层茴香丸[3]

二陈汤香附厚朴青皮青木香苍术干姜[3]

若有囊热者,去干姜山栀[3]

若日久气虚,不能提絮,劳累即发,可用升举之法,方如补中益气汤[3]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0.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狐疝风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狐疝风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狐疝风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