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
fú jiǎ
mass in the large intesti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伏瘕为病证名[1]。即虙瘕[1]。《儒门事亲》卷八:“小肠遗热于大肠,为伏瘕。”日·丹波元简《素问识》卷四:“简按:《颜氏家训》曰,宓、伏、虙,古来通字。”
参见虙瘕:虙瘕为病证名[2]。亦作伏瘕[2]。指邪热伏于大肠所致的瘕病[2]。《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宣明论方》卷一:“虙瘕证,主女病,大肠小肠移热名虙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秘涩。”可用槟榔丸等方[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