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 中医学 中药中毒 中药学 祛风攻毒
fǎn bí shé
反鼻蛇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名医别录》记载的蝮蛇之别名[1]。
土球子、土虺蛇、反鼻蛇、地扁蛇[2]
蝰蛇科动物蝮蛇 Agkistrodon halys (Pallas)除去内脏的全体[2]。我国北部和中部均有分布[2]。
甘,温,有毒[2]。
祛风,攻毒[2]。
1.治麻风,癞疾,风痹,中风半身不遂,破伤风,胃痉挛[2]。内服:浸酒饮;或烧存性研末吞,每次3~6g[2]。
2.治瘰疬,搭背[2]。入磁器内,香油浸,埋地下,百日后取出晒半干,捣成膏状物敷患处[2]。
全体含胆甾醇、牛磺酸、脂肪等[2]。还含磷脂酰乙醇胺等磷脂及磷脂酶A2等[2]。
从蝮蛇毒中分离得到具有抗凝及促进纤溶作用的成分,可作为抗凝和溶血栓药物[2]。蝮蛇所含蝮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血循、神经混合毒[2]。呼吸麻痹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由于血循毒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对心脏也有严重的直接损害,可因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2]。蛇体有抗炎、降血糖、血脂、延缓衰老、提高性功能的作用[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