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dà huáng zuǒ jīng tāng
大黄左经汤为方剂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方。[1]
大黄(蒸)、细辛、茯苓、防己、羌活、黄芩、前胡、枳壳(麸炒)、厚朴(去皮,姜汁炒)、炙甘草、杏仁(麸炒,去皮尖)各等分[1]。
上为粗末[1]。
主治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经,腰脚痹痛,行步艰难,涎潮昏塞,二便秘涩,腹疼呕吐,或复下利,恶闻食气,喘满肩息,或自汗谵妄[1]。
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经,使腰脚痹痛,行步艰难,涎潮昏塞,大小便秘涩,腹痛呕吐,或复下利,恶闻食气,喘满肩息,或自汗谵妄。
每服四大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空腹服[1]。
每服4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空腹热服。
若腹痛加白芍药;便秘加阿胶;喘加桑白皮、紫苏;小便不利加泽泻;四肢疮疡浸淫加升麻,所加各药均为等分[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