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罗子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bǐ luó zǐ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笔罗子

2.1 拼音名

Bǐ Luó Zǐ

2.2 别名

野枇杷粗糠柴

2.3 来源

清风藤科笔罗子Meliosma rigida Sieb. et Zucc.,以根皮入药。

2.4 生境分布

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2.5 性味

酸,平。

2.6 功能主治

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水肿腹胀无名肿毒蛇咬伤

2.7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鲜根皮适量,捣烂敷患处。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笔罗子

3.1 出处

出自《湖南民间药物资料》

3.2 拼音名

Bǐ Luó Zǐ

3.3 英文名

root-bark of Stiffleaf Meliosma

3.4 别名

山枇杷、毛鼻良。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清风藤科植物笔罗子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iosma rigid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3.6 形态

笔罗子 乔木,高达7m。芽、幼枝、叶背中脉、花序均被诱色长绒毛。单叶;叶柄长1.5-4cm;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长8-25cm,宽2.5-4.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渐狭楔形,全缘或中部以上有数个尖锯齿,叶背被锈色柔毛;侧脉每边9-18条;革质。花两性,圆锥花序顶生,主轴具3棱;萼片5或4,卵形或近圆形,有缘毛;花瓣5,白色,外面3片近圆形,直径2-2.5mm,内面2片长约为花丝之半,2裂;光瑞具数缘毛;发育雄蕊长1.2-1.5mm;子房无毛。核果球形,直径5-8mm;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细网纹。花期夏季,果期9-10月。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8 性状

性状鉴别 核果球形,直径5-8mm。果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细网纹,中肋稍隆起。干后果实表面显棕绿色。气微。

3.9 化学成份

树皮含鞣质16.0%。叶含鞣质5.7%。

3.10 性味

苦;平

3.11 归经

肺经

3.12 功能主治

解表止咳。主感冒咳嗽

3.13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3.14 各家论述

《湖南民间药物资料》:治咳嗽感冒,止痛。

3.15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