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报记者 谭欣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院康复科主任秦丽娜告诉记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属中医学中“腰痛”、“腰腿痛”、“痹症”范畴。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腿痛,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神经根、血管、马尾神经所致。下腰部椎间盘为该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总发病率的98%。其中第4、5腰椎之间的椎间盘突出约占60%,第5腰椎与第1骶椎之间的椎间盘突出次之。

  中医分三型

  秦丽娜介绍,该病在中医临床诊断中主要分为以下三型:

  气滞血瘀: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楚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薄,脉弦紧或涩。

  风寒湿困: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舌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痛减。偏阳虚者面色huang(白加光)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

  中医特色疗法

  秦丽娜介绍,目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治法,以及中药外治、推拿、针灸和牵引。

  内治法

  根据以上分型辨证施治。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破瘀散结,药用身痛祛瘀汤加减。风寒湿困型,治宜祛风散寒利湿,温经通络止痛,药用华佗夹脊穴、环跳、承扶、阳陵泉、委中等穴为主。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电针取夹脊穴加以疏经止痛;红外照射疗法适用寒湿痹者;做刺络拔罐时,用皮肤针叩刺压痛点和病变部位,出现少量出血点后加拔火罐。

  牵引疗法

  根据患者病性及年龄采用普通腰椎牵引或电脑腰椎牵引,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病情顽固者使用三维腰椎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