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字 受益终生——怀念陈继明

  □ 朱步先

  今春回国期间,我在整理书柜时,一撂陈继明老师的信札及他亲手修订的部分文稿赫然在目,纸色泛黄,墨香犹存,睹物思人,感慨万千,不绝如缕的思绪回到29年前。

  那是1981年春天,适值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开办省级进修班,我的老师叶天士、王孟英、俞根初等医家情有独钟,尤酷嗜诸名家的医案。盖医案乃临证之实录,证治之委蛇曲折,医家之随机应变,悉在其中,足可窥其功力与匠心。他在探讨某些学术问题时,常随手从书架上取出某家医案,翻到某章某页,引用其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其惊人的记忆力超乎寻常。“读书不如读案”,先生乃是忠实的实践者。观某些方书,条分缕析,不容置疑,但尝有东抄西袭、陈陈相因之积弊,作者之真知灼见颇不多见,而医案多可存真。先生喜读医案,想亦有见于此吧!

  从陈继明先生的医风与文风,足可见其职业操守之高尚。我数度为其整理临床经验,他总是实事求是,从不自我标榜,夸大失真,误导读者。1985年《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征文,有关方面要他应征,他来信说:“我本庸庸碌碌,无善可陈,虽承青睐,深感有愧。”其谦逊与严谨,溢于言表。我辈苟有这等精神,多一点谦卑,少一点自傲;多点沉潜,少一点浮躁……无论对人对中医药事业都是何等幸事。

  陈继明先生对肝病证治有很深的造诣,又精研奇经八脉,晚年亲撰《肝炎与肝硬化的中医辨治》,于1988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惜乎天不假年,在此书问世前先生已归道山,令人不胜怆然!陈继明先生留下的遗产,不仅是他的各种著述,也留下了他宝贵的求实精神。一个“实”字,我终生受用,获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