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茶的冲泡与品饮

  紫砂壶有几种造型? 紫砂壶基本上分三种造型:几何型、自然型、筋纹型。几何型,俗称为光货,光货的设计制作是最能鉴别功力的,光货是指整个造型中不同形体部位,要求是每个过程都要做到有骨有肉,骨肉亭匀,都要有自己的特质、性格和规范,这些明确要求就要看简单的线形,比较丰富的内容,供人们审视功力优劣,审美情趣因人而异,如传统的掇球壶、竹鼓壶、汉君壶、合盘壶、四方壶、提壁壶、洋桶壶等等。自然型的茶具比较直接模拟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来作为造型的基本形态,行话称为“花货”。在这类作品中模拟客观形象时,又分为二种:一种是直接将某一种对象的典型物,演变成壶的形状如南瓜壶、柿扁壶、梅段壶;另一种是几何型类,在壶身筒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装饰的手法以雕刻或透雕的方法把某一种典型的形象附贴上,如常青壶、报春壶、梅型壶、竹节壶等等。筋纹型是紫砂艺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壶式。筋纹与筋纹之间的处理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花型,第二种是花椒叶和少量食盐等,再次和拌翻炒,当罐内再次散发出茶果油面的浓烈香味时,立即加入适量的水(最好是温开水)煮沸后,别具风味的细作罐罐清茶就制好了。再分茶于小盅内,由主人用小茶盘托着奉献给客人嗅香、品尝;主人用小火筷子将烹茶前放在火塘边上烤得焦黄的馍片盛入小瓷盘里,放在客人面前的小桌几上,供客人在饮茶时一边喝茶,一边吃馍片。这真可谓是别具风情的品茶艺术享受了。略阳山区还有一种罐罐面茶,也分为三种,当地俗称“一层楼、二层楼、三层楼”,日言其茶品位有高下之分。二三层楼的面茶,除逢年过节时才饮用外,平常只是有客人时,才制作高档面茶以示对贵客的尊敬。其制作方法是:事先一般是用核桃、豆腐、鸡蛋、肉丁、黄豆(经粉碎)、花生、粉条、油炒酥食等,分别用油加五香粉调后炒成几种不同口味的食品,分别盛于容器里,以备调茶。烹茶人这时在火塘边煨上茶罐,罐里在放入茶叶的同时,再放入少许的茶椒叶,注水煮沸后,随即再往罐里调入事先备好的稠面糊,用竹筷在罐内搅动,使之调和均匀。当面茶煮熟后,即可向客人奉茶了。何谓“层楼面茶”呢?原来是主人向客人的茶碗里先倒上一层面茶,再复上一层(即前已备好的)美味调品,若是如此反复三次、将三种不同味道的食品调和在同一茶碗里,客人饮罢一碗茶,即是“登”上“三层楼”了,品尝和接受了热情好客的略阳人独具乡土风韵的面茶和最高的奉茶礼仪了。

  你听说过崩龙族的水茶吗? 崩龙族是住在云南西部的少数民族,过去称为“德昂族”,崩龙族对于茶很尊重,不仅喝茶而且嚼茶。水茶的作法是将茶树上采下来的鲜嫩茶叶经日晒萎凋后,拌上盐巴,装入小竹篓,一层层压紧,约一周后即成嚼食用的水茶。这种茶清香可口,带有咸味,能解渴消食。吃茶的方法很特别,是直接将茶放进嘴里咀嚼,又因为制法特别,水茶又叫腌茶。

  你听说过僾尼族的土锅茶吗? 僾尼族是属于哈尼族的支系,居住在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下,喜欢饮土锅茶。土锅茶的僾尼族语称为“绘兰老泼”,“老泼”就是指茶叶。土锅茶的制法是:以大土锅盛山泉水烧开,放入南糯山所产的南糯白毫,约煮五六分钟,将茶汤舀入竹子制成的茶盅内饮用。相传南糯山的那棵老茶树就是僾尼族人所种植的。

  你听说过裕固族的摆头茶吗? 裕固族分布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和祁连山北麓,主要从事牧业生产,饮食中以糗粑、酥油、乳制品为主。裕固族牧民饮用的摆头茶,又称为酥油炒面茶,是在熬得很浓的砖茶汁中,加入炒面、酥油、牛奶、盐、奶酪皮等,用筷子搅成糊状后饮用。由于他们在喝茶时,碗在手中从左到右不停地转动,一边转一边用嘴有节奏地往碗里吹气,开始是吹几口喝一口,后来是吹一口喝一口,因为一吹一摆头的动作很特别,所以人们就称之为摆头茶。裕固族牧民每日三茶一饭,与其它牧民族相似,只有晚餐正式吃饭。裕固族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穿上民族服装,双手托着装满酥油炒面茶的茶碗,在客人面前放声高唱献茶歌,歌声完毕客人才可以双手将茶碗接过来饮用。摆头茶所用的材料大都是湖南的茯砖茶。首先以铁锅把茶水烧开,然后把捣碎的茯砖茶倒入锅中熬煮到非常浓稠后再调入牛奶、食盐,以勺子反复搅匀,在瓷碗中放上酥油、炒面、奶酪皮等,将调好的奶茶加入瓷碗中就可成为酥油炒面茶。裕固族早茶是一般的酥油炒面茶,即是早餐。。中午还是这种茶,不过在喝茶的同时,吃些炒面或烫面烙饼,这是午餐。下午再喝一次酥油奶茶,晚上一家人放牧回来后,在一起吃顿饭,晚餐一般吃揪面片、米饭、米粉、烤馍、烤花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