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双全说紫苏
紫苏原产我国,属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在《尔雅》中称“苏”、“桂荏”,民间亦有“山苏”、“香苏”、“紫菜”、“苏子”、“苏叶”之称谓。其植株高0.3~1米,茎呈四棱形,紫色或紫绿色,多分枝,在茎节处毛较密,全株气味芳香;叶对生,有长柄,叶边缘的小锯齿,两面有稀毛,叶背有油点;夏秋之间,开淡紫色的唇形小花,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结小坚果,果实4枚包在花萼内,成熟后名“苏子”。紫苏多生于田间地头或路旁,耐热不耐寒。
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调鼎集》载,将“本草纲目》载,紫苏可“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除寒热,治一切冷气”;“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鱼蟹毒,治蛇咬伤”;“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近年对30余植物样品进行了防癌促活性检测,结果发现,效果最好的是唇形花科芳香味浓的植物,紫苏名列榜首。
文/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