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思维一开天地宽

  从近代的文豪鲁迅,到当代的何作庥院士,均对中医、中药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甚至发出“中医死亡”与“取消中医”之论。笔者虽然对医、药一窍不通,却是中医、中药的推崇者。至于其中原因,可能是它毕竟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以及对中医、中药的“辩证法”与“系统论”比较认同的缘故。

  关于中、西医的差别,我个人的理解是:中医、中药讲究的是“辨证施治”、“系统化平衡治疗”等理论,而西医、西药讲究的是“开刀切除病灶”、“直接杀死病毒、病菌”等手法;中医、中药针对个体的特殊性施治,讲究“身体状况不同,病情轻重有别”,而西医、西药则一般不考虑个体的特殊性,讲究“标准化”、“程序化”与“工业化”。

  对那些否定中医、中药的人来说,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医、中药中似乎包含着“说不清楚,弄不精确,故弄玄虚”的“玄学”成份,而西医、西药的“标准化,程序化”则很容易让人接受。不过,以此为理由取消中医、中药就说不过去了,因为按此逻辑,相对于“标准化,程序化”的西餐,“凭感觉,视心情,凭经验,看火候”的中餐,是不是也应当消失?可惜我们天天离不开。所以在笔者看来,中医、中药不是讨论取不取缔的问题,而应当是考虑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变革、创新与做大做强的问题。

  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1

  说到中医中药与西医西药,笔者还发现其与策划与咨询有着相近相通之处:策划、咨询的从业者,有些人比较讲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以“辩证”与“系统化”思想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有些人比较喜欢在“标准化”与“程序化”思想的指导下,采用“手术式”、“直杀式”手段来解决问题;有些人则倾向于“痛下杀手”与“系统平衡”的“中西医相结合”方式。

  工业化思维,揭示出中草药革命性发展方向。

  回到原题上来。

  我们知道,中医的核心是“中药”,中药的核心是“中草药”。从笔者所搜集的资料来看,我们在讨论中草药或中药材的发展困境时,往往总是立足于作为中药材及其初加工方面来讨论其种植、采摘、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以及药材贩子的造假掺假、非法经营等。其实,即使是所谓中药的标准化、工业化,笔者认为仍然是“中草药”的一种比较狭隘的发展思维。包括那些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地方特产、祖传秘方类食品,如烤鸭、烧鸡、卤制品、药膳、药粥、药茶等也是如此。那么,中草药有没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天地呢?

  我们先看三个例子:一个是调味品行业的“王守义十三香”,另一个是日化行业的“奥妮皂角洗发浸膏”,再一个是饮料行业的“广东凉茶”。

  除了以味精、鸡精,或以醋或酱油称雄于调味品行业的相关企业,在复合调味料上,相信没有人反对“王守义十三香”是任何企业均难以撼动的龙头老大地位的事实。而“王守义十三香”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其祖传秘方式的、添加中草药的产品。

  重庆奥妮的“奥妮皂角洗发浸膏”,曾经以“天然植物”的概念,一举突破洋品牌一统中国洗化用品天下的铜墙铁壁,并且给予中国日化行业吹进一股清新之风,也改变了许多企业的产品发展思维方式。

  广东凉茶原本只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传统凉茶(如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药” 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然而,正是这种中草药产品,竟然从2002年开始横扫全国饮料市场,在短短的六、七年的时间内,年销售额直逼100亿,创下了能够与乳品行业的“蒙牛奇迹”相媲美的“王老吉奇迹”。

  从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标准化、规模化、工业生产只是中草药做大做强的方向之一。而那些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地方特产、祖传秘方类食品,则只是中草药应用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中草药要做大做强,除了中药工业化,还能够通过应用于具备大规模工业化条件的食品饮料、日化及调味品等方面。如果我们突破了这种应用思维,那么天地将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无数倍。

  不过,要解决中草药在食品饮料、日化及调味品等方面的应用,首先需要解决对“中草药”的理解问题。

  我们以食品饮料为例来说明。

  先让我们看一看国家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甘草等中草药的消耗量也会十分巨大。相应地,也大大扩大了整个中草药产业的规模。

  例三:十年耕耘未出息,果醋饮料困在企业。

  与茶饮料类似,果醋饮料也来自于日本、台湾。然而,自1998年上海东方海外引入国内市场以来,历经近十年耕耘。虽在河南曾经“醋声一片”,虽然曾经推出过各种形式的包装、各种浓度的口感,走过大小餐饮店、大型超市及路边小店。也有过北京汇源这个饮料业巨头高调宣称为“建立果醋饮的行业标准,创造果醋饮的第一品牌”,然而,至今仍然未见起色,仍然难以跻身主流饮料行业。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提供产业跨越的平台,没有一个企业有策划能力来解决果醋饮成功的障碍问题,甚至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或者愿意承担起一定量的广告投入与市场推广费用。即使是实力超群的北京汇源,也只是希望利用已经打下的品牌力基础,实际行动中“雷声大,雨点小”。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果醋饮料成为主流饮料的话,那么,整个果醋,甚至是水果的产业规模也会在目前的基础上被大大放大。

  例四:枸杞酒,加速之功与减速之过皆因宁夏红。

  以前,枸杞子除了做中药之外,再就是平时我们泡药酒,或在熬粥时放上几粒。然而,在2002年在成都春季糖酒会上由宁夏红刮起红色枸杞酒旋风以后的两三年内,枸杞酒俨然呈现出“成为继白酒、啤酒、葡萄酒、保健酒之后酒类第五极”之势。宁夏自治区一阵风刮起大量的枸杞酒生产企业,枸杞子的身价也一再提升。——宁夏红开创了中国枸杞产业的新局面。

  然而,随着宁夏红自上市以来从产品策划到市场营销、从市场管理到企业管理等一系列的失误,最终耗尽了整个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也使枸杞酒的发展进入了寒冬期,相应地,枸杞子产业的发展也开始停滞不前。真所谓:枸杞酒,加速之功与减速之过皆因宁夏红。

  以上例子,足以印证企业平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企业平台,并非一定是综合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针对中草药的应用来说,由于研究开发的产品不同,战略与策略不同,对企业综合实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其实企业无所谓大小,关键在于企业的“健康条件”——具有现代营销与管理思想、良好的企业心态,以及一定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