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代医简出土30年来发表著作论文题录
关键词:武威汉代医简 著作论文题录 30年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地带兴修水利工程时,在一座东汉土圹墓中发现了92枚医药简牍,称之为“武威汉代医简”(以下简称“医简”)。这些医药简牍的出土,是1949年以来我国文献考古工作中很重要的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在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的科学价值。正如戴应新在《解放后考古发现的医药资料考述》一文中称武威汉代医简“是祖国医籍链上重要的一环”(见“题录7”)。医简中记载的医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等方面,尤其是医简中记载的方剂和药物更引起现代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至今出版研究专著2本,撰写研究论文数十篇,现就本人收集的医简出土后30年来有关研究“医简”已发表的著作、论文、科普及有关书中所载内容摘要,以题录形式整理如下,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1、甘肃省博物馆,等.武威旱滩坡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3,(12):12.
2、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室。武威汉代医药简牍在医学史上的重要意义[J].文物,1973;(12).
3、罗福颐.对武威汉代医药简的一点认识[J].文物,1973,(12):30.
4、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县文化馆合编.武威汉代医简[M].第1版.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
5、张天.介绍我国第一部方剂学——武威汉代医药简[J].科学普及,1977,(9):34.
6、柴中元,等.《武威汉代医简、瘀方》的临床应用[J].中医药学报,1981,(4):38.
7、戴应新.解放后考古发现的医药资料考述[J].考古,1983,(2):180.
8、古川.一部距今1900年的医方书——武威医简[N].健康报,1983,9,18.
9、上海中医学院主编.1984年中医年鉴[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33.
10、何双全.《武威汉代医简》释文补正[J].文物,1986,(4):39.
11、刘纲.《武威汉代医简》针灸学内容[J].中国针灸,1999,(1):633.
44、赵光树,等.《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的药物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1):694.
45、李具双.《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特点[J].中医文献杂志,2001:(2):7.
46、陈文豪.二十世纪出土秦汉简帛概述。简牍学研究,第三辑[M].第1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64.
47、张延昌.一部具有文献学价值的考古资料[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17):1316.
48、张延昌.武威汉代医简中的药名异写[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19):1520.
49、张延昌.30年来武威汉代医简研究进展[J].中华医史杂志,2002;32(3):184.
50、孙其斌.《武威汉代医简》中的推拿手法[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28(2):48.
51、沈则民.《武威汉代医简》中瘀方的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2,(8):353.
52、张延昌.武威汉代医简中的民间外治法[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9):61.
53、张延昌.武威汉代医简出土后的研究现状(续)[J].甘肃科技,2002,18(9):48.
54、张延昌.《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中的护理方法比较[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11):699.
55、张延昌.简述武威汉代医简的出土经过及文献整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2):763.
56、张延昌.武威汉代医简出土文物对药学贡献考证[J].中医药学刊,2003,21(7):1141.
甘肃省中医院(兰州,730050) 张延昌 张宏武
- 书林陈氏《经验方》作者考
- 明清中医典籍中的烟害史料考释
- 张灿玾对经典医籍研究的贡献
- 西溪书屋夜话录》浅绎(续二)
- 批嘤导冈以奇制胜
- 全国各地出土的秦汉以前医药文化资源(续完)
- 徐灵胎学术思想渊源初探
- 《岭南卫生方》治瘴学术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