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贯·咳嗽论》析
关键词:《地黄之类,补其真阴,使水升而火降;随即以参芪救肺之品,以补肾之母,使金水相生而病易愈矣”。赵氏所论,真如其言,“可称是千载不明之说,予独表而出之”,实发古人之未发,令人耳目一新。
脾虚痰嗽,六君八味,引水归原
脾虚咳嗽,或误服寒凉,致脾土受伤,肺虚而嗽者,赵氏析其因,“乃火位之下,水气承之,子来救母,肾水复火之仇,寒水挟木势而上侵于肺胃,水冷金寒故嗽”。他在痰论中云:“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原,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是无火者也。”故其治疗,在补脾益肺的同时,重在温补命门之火。“用六君子汤加炮姜,以补脾肺,八味丸以补土母而引水归原”。对于八味丸,赵氏推崇备至。“余所以谆谆于此方者,盖深知仲景为立方之祖,的认此方为治肾之要,毫不敢私意增减。”由于赵氏认为命门之火乃一身之主宰,所谓“人非此火不生,非此火不活”,故每予八味丸水中补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更兼“益脾胃而培万物之母”(八味丸说),其在痰论中引吴茭山《诸证辨疑》云:“八味丸,治痰之本也。”由此可以看出其温补学思想亦始终贯穿在咳嗽的治疗之中。
南陵县医院(安徽,242400) 焦庆华
- 古籍书名误读举例
- 中医脾解剖实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 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首救诸劳损病方的现实意...
- 清代虚劳专家吴澄与《不居集》
- 《名医类案》涌吐法评述
- 浅谈中医胎养中的静道观
- 李东垣善用升散药探讨
- 医经中“脉搏”用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