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河间、张洁古生年考

  虽然河间刘守真、易水张洁古为同时期人,而洁古稍晚的看法是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认识。但是,由于河间的生年早者定为1110年(北宋大观四年),而元素洁古的生年晚者迟到1151年,致使二者相差40余岁,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基于各家考证均属推论,下文仅就笔者所见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一、关于河间的生年

  (一)有关刘河间的生年,任应秋主编《中医各家学说》教材定为约生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李聪甫等《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同;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定在1132年,而陈梦赉《中国历代名医传》考定“约生于1120年(金·天辅四年)。刘河间虽然著述等身,有些也写了自序,但在自序后写有作序时间,并提供大量年代、时间资料的,首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序》为最。下面我们首先重温一下这篇序文,然后再作必要的讨论和推算。其文曰:“余二十有五,志在《内经》,日夜不辍。殆至六旬,得遇天人,授酒美饮,若橡斗许,面赤若醉,一醒之后,目至心灵,大有开悟,衍其功疗,左右逢原,百发百中……俗流未知……命曰大惑……仆见如斯,道述玄机,刊行于世者,已有《宣明》等三书……宣扬古圣之法则,普救后人之生命。今将余三十年间信如心手,亲用若神……治法方论,裁成三卷、三十二论,目之曰《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时大定丙午(1186年)闰七月元日,河间刘完素守真述。”如果按照这篇自序推算,很容易得出1186年时河间已近九十岁的错觉。这就是虽25岁“志在《内经》”,而得遇天人,大有开悟、左右逢源却在“殆至六旬”之际,故“今将余三十年间”治法方论著成《保命集》后,当时似为90岁左右。这样,从1186年上推90年,似应为1096年,则任氏推算,尚有14年出入。可以视为“殆至”一类约略数目留下的“余地”。然而,河间生年的提前,必然要使洁古的生年同样提前。但是张洁古不仅曾为河间治病,也曾传授李杲医术。李杲生于1180年是明确的,这就决定了二人的生年不可能再向前推。这里,讨论河间生平的关键在于“殆至六旬,得遇天人”及其这一“奇遇”。在程道济为《素问玄机原病式》写的序文中,我们找到了这段经历的旁证,程序说:“守真先生者……自幼年耽嗜医书,千经百论,往往过目无所取……因披玩《素问》一经,朝勤夕思,手不释卷,三五年间,废寝忘食,参详其理,至于意义深远,研精覃思,期于必通。一日于静室中,澄神晏坐,沈然毕虑,探索难解之义。神识杳冥,似寤寐间,有二道土者自门而入,授先生美酒一小盏,若橡碗许,咽而复有。……道者出,恍然一醒。而后因至心灵。大有开悟。此说几乎诞妄,默而不言。以仆为知言,先生故以诚告……因著医书《内经运气要旨论》、《医方精要宣明论》二部……又述《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已报行于世。外又作《素问玄机原病式》……病机气宜之说,撮其枢要,自成一家。”(见《内外伤辨》自序称之“先生”,文中《临病制方》也说“易(水)张先生云……”,可见当时印象,张洁古并未太老。当可推定洁古约生于1130年前后,恰好与河间约生于1120年差10岁。近读《中国中医药报》“评价《易水学派研究》”一文(见该报1994年9月12日第三版),称“张元素(洁古,1151~1234)”,则李杲投师时,洁古年方43岁,则既不合他27岁后学医,廿余年尚无医名,就连自己也只有十余年医龄,显然不符“以医名燕、赵间”,“医名天下”的史实。以上,我们从金元医家的相互关系及一些公认的史料,大体推定了刘河间、张洁古的生年。不知有生,焉知有死。至于两人的终年,由于史料不足,不敢妄加测度。但有一点,刘河间决不是象有人猜想的那种长寿老人。“七十古来稀”,如果按活到80岁推算,则其卒年应约为1200年;洁古也不可能活百岁而至12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