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睛疮

  漏睛疮是指大眦睛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硬痛高起,继之溃破出脓为特征的眼病。由于本病发病部位同漏睛,而又有红肿出脓等疮疡的特征,故名漏睛疮。相当于西医学之急性泪囊炎。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漏睛演变而来,亦可突然发生。

  一、心经蕴热或素有漏睛,热毒内蕴,复为风邪所袭,引动内火,内外合邪,壅塞络脉,风热搏结于内眦而成。

  二、素嗜辛辣炙赙,心脾热毒壅盛,循经上攻目内眦,致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结聚成疮,进一步则热胜肉腐,肉腐为脓而溃,或成漏。

  三、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或气血不足,邪气留恋,则可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临床表现]

  发病较急,大眦睛明穴下方皮肤红肿高起,肿核隆起渐大,掀痛拒按,重者连及患侧鼻梁及面颊皆现红肿,胞睑亦红肿难开,或兼寒热头痛,泪道冲洗不通?部分患者耳前及颌下可触及肿核,并有压痛。脓成则疮形局限。溃后脓汁流出,红肿消退。亦常见疮口难收,脓汁常流而成漏者。《菊花、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等一二味洗净捣烂外敷,以清热解毒,促其消散。亦可加用湿热敷。

  (二)已成脓者,应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亦可掺用九一丹药捻。每日换药,待脓尽,除去引流条,使切口愈合。

  (三)若已成漏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泪囊摘除并切除瘘管。

  [预防调摄]

  一、有漏睛,或漏睛疮正虚邪恋者,忌食辛辣炙赙之类刺激性食物,以防引发漏睛疮或使其急性发作。

  二、本病发病迅猛,应及早治疗以求消散,以免溃后成漏,终不免手术,失去排泪功能,而终身溢泪。

  三、病处危险三角区,急性发作时不可挤压患处,以免脓毒扩散,造成走黄,毒陷心包而成危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