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

  #e#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原载于《江苏中医》1994年第11期

  “捕捉”一词,《汉语大辞典》疏为“抓住机会”。似乎意犹未尽,应该再添一句“抓住特点”,才较全面。

  漫画家能在三笔两笔下画出维妙维肖的肖像,靠的就是抓住各人面部不同的特点。子产(?-前522年)早在2500多年前就说过“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矣”。(见《左传·襄公31年》)。谁都会得认清各人不同的面相,而名画家更能抓得住特点。

  对付任何一个疑难杂症,就要靠你善于捕捉特点。可惜这种特点在粗心眼儿的人是视而不见的。关于捕捉疑难杂症的特点,自古以来,谈者不乏其人,可惜的是我们却未能好好关注而已。即使你也予以关心,但决不可能比亲身体会的印象深刻。余虽专业耳鼻咽喉,但对所有疑难杂症,都有特殊兴趣。

  一税务局青年职员,奇寒七载,冬天重裘难温,身居暖室不敢出门一步。盛夏不能吃西瓜,也需于无风无冷处度过。今年初诊在新春之际。一翻其七年来病历,所服中药都是地黄汤,开始一二剂症情明显改善,三四剂后又严重如初。其唯一特点是口中臭味严重,但不同于一般的恶臭尸臭,而呈腥味。就凭这个腥臭,即可证明是虚寒证。斗胆改用附桂八味汤。药仅3剂,病除大半。之后以金匮肾气丸调理而告痊。

  以上2例疑难杂症终于告痊者,完全得力于捕捉。前者捕捉住掌心烧灼,后者捕捉住臭呈腥味。《宋史·张焘列传》:“自古未有不知敌人之情而能胜者”。这掌心烧灼与臭呈腥味,正是真实反映出来的“敌人之情”,能否及时发现,主要看你有没有本领去捕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