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成分的预后价植
对于随访期间冠脉事件发生率较高的未经选择人群,血浆MCP-1和sIL-2r水平增高有助于预示新的冠脉事件发生。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的Helena Kervinen博士指出,在动脉粥样斑块中存在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聚集和激活。
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血浆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水平和T淋巴细胞激活标记因子:分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能够用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分类和危险性预测。
研究人员收集了183例缺血性胸痛患者入院时的血样,在这些病人中,59例为急性心肌梗塞、6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64例为心绞痛。
结果发现,各组间MCP-1或sIL-2r水平增高病人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在平均13个月的随访期间,117例病人出现研究终末点(即:心源性死亡、心肌梗塞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血运重建)。
MCP-1和sIL-2r水平增高与危险性增加相关,优势比分别为1.85(95%可信区间0.92到3.73,p = 0.08)和2.34(95%可信区间1.16到4.71,p <0.02)。
;Kervinen博士认为,随访期间冠脉事件发生率较高的未经选择人群中,血浆MCP-1和sIL-2r水平增高有助于预示新的冠脉事件发生。
-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对QT离散度的影响
- 俄罗斯心脏病患儿死亡率高达50%每年死亡一万患儿...
-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生成素-1、2、受体Tie-2...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新型预后因...
- 室间隔缺损的初步研究
- 心绞痛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
- 骨质疏松症可能与冠心病有关系.
- 脑梗死伴冠心病联合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