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温病新说蜂起
在明清两朝的医学发展中,虽然研究张仲景开创的伤寒与杂病学术特色的医学家很多,但是经过宋、金、元时期伤寒学家的研究与补充,中医对于外感热病的诊治方法已经有了很多进步,尤其对于辛温发汗解表局限性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一个肯定辛凉解表,不断丰富外感病治疗方法的学术流派已经孕育成熟,提出新的学术见解、创立新的学术流派已是迫在眉睫。
吴有性,字又可,大约生活于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至十七世纪六十年代,江苏吴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为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吴又可所处的时代,兵事频繁,瘟疫大流行。明末公元1641年,正当吴又可四十九岁的时候,瘟疫遍及山东、浙江、河南、河北等地。
瘟疫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疫疹一得》,其因善用石膏,并创制了“清瘟败毒饮”而称誉杏林。(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曹东义主编《中医知识普及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