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
中医学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传承于世,很大程度上是靠著录于文字的经典著作。
然而,且不说古人的书简、文章在传抄过程中出现的散失、颠倒,单是文字本身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产生演变,就会导致很多古今字义、词义的明显不同。而且,汉字经过简化,好多则变得面目全非。如果我们持今意学习古文的话,那就越学离古意越远了。这使我们想通过读书来掌握古人的智慧变得很艰难。
我长期从事涉外医疗教学工作,要把中医的基本字词翻译成英语,经常是面对熟悉的汉字产生陌生的感觉。翻译英文,那就偷懒不得,确确实实地要求落实含义。艰难也没办法,我们只能从识字、明义、会意、悟道几个基本步骤去“愚公移山”。
几年下来,集腋成裘,现在发表出来,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
癫和狂是心病,也就是神明之乱。现代人癫狂并称,泛指一切精神疾病,在古代,癫和狂有性质上的区别。
“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癫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负面的、阴性的,狂正好相反。《灵枢·癫狂》:“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后来的《大枣汤等等都是对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