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地区毒药与解毒药初探
广西中医学院85级医史专业 黄冬玲 学位论文
前 言
壮药属于传统药物的范畴,是壮族人民经世代相传,并形成传统经验所使用的取自自然界的药物.它共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是壮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积累起来的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医药学宝库的组成都分.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据一九八二年统计,全国共有一千三百多万人.其中分布在广西的有一千二百多万人,主要聚居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其它地区亦有分布.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卫生知识和医疗经验,对民族的繁衍和促进生产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并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气发掘、整理和研究壮族医药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创造我国新医学不可分割的部分.由于种种厍因,我国对壮族医药的研究开展较晚,在牡药发展史方面的研究,至今仍是空白,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发现壮族人民善用毒药和解毒药,在这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并且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方面的宝贵经验自晋代以来,已有部分被添补进本草著作中,对我国药物学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仍有很多经验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本文就此拟作初步的探讨.
一、善用毒药和解毒药是壮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之一
(一)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据有关史载,今之壮族由秦初曾广泛活动于粤西的一部分西瓯骆越人并融合其它民族发展而成.从汉至唐宋时期,在西瓯、骆越原来分布之地相继出现有乌浒、俚、獠等民族,对于上述这些民族,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认为是包括壮族在内的壮侗语族一些民族的先称.此外,岭南"山人","土人"、"夷人"、"蛮"是对包括壮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的贬称。在古代,壮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全境及广东西部和云南东部,居住地域相对稳定。过去,壮族没有自己的规范化文字,对壮药没有专门的记载,只是散见于医学、历史、地方志文献中,但从《 (三)加强验证和现代化科学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对于发掘出来的壮族地区的毒药和解毒药,既要用传统方法进行研究,还须用现代科学手段对这些药物进行直接处理,加强临床验证、药理实验、化学分析等,把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的高度,为四化作贡献。 (四)注重培养本民族的医生。我们在努力提高整个壮族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本民族的医生,因为他们懂得本民族语言,长期在壮族地区生活,我们通过提高他们的医学学术水平,让他们回到本地区去开展壮族医药的调查研究,为本民族人民服务,从而加快壮族医药的研究步伐。 结语: 综上所述,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是各种药物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壮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多毒的环境里,使壮医有了大量的实践机会,积累了丰富的使用毒药和解毒药的独特经验。文献记载及实地调查均证实,善用毒药和解毒药是壮族医药的优势和特点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达到了相当永平。壮医对中毒学的突出贡献充实了祖国医学中毒学的内容。为保障壮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壮医的部分经验失传了,而且目前壮医对毒药和解毒药的认识也并非尽善尽美,有侍我们今后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提高,使古老的壮药重放异彩,造福于人类。 本文承蒙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黄汉儒付主任医师、广西中医学院黄瑾明付教授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